目录:
一、 对当代大学生创业忠告
二、 大学生创业,“单飞”还须“内功硬”
三、 创造、识别、抓住商机是创业的核心
四、 创业方案取胜十要诀
五、 六种错误方式让创业者失去机遇
六、 曹洪涛:创业对心智磨炼比就业大
七、 大学生创业关键在“做”
八、 以理性来引领大学生创业全过程
九、 李开复谈大学生创业:团队比点子更重要
十、 合伙创业扫清雷区
一、对当代大学生创业忠告
有管理学者曾讲过这么一句话:“创业,其实人人都会成功。只是有些人被陈腐观念所束缚,也就失去获取成功的最佳时机,未能成为幸运的宠儿。”
事实也是,前怕豺狼后怕虎,何来成功?
以下五种常见的理由,对创业者来说是“忌讳”。
如果被其绊倒,成功也就遥遥无期了。
理由一:没有足够的资金
不少渴望创业的人表示,其实自己并不喜欢打工,只是因为资金不够,也就未去创业。正方培训中心总经理魏先生表示,那只是不敢创业的借口。他告诉笔者,其在开办电脑培训时,当时就只有一台486的二手电脑,并且是在一位于七楼的民房内开始创业生涯。如果要说启动资金,全部加起来也不到3000元。可自己豁出去了,不到成功不罢休。几年拼搏下来,不单电脑更新换代,也让自己在业界小有名气,固定资产已逾百万。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创业并不需要太多的钱。如果钱太多了,也就无所谓创业了。”
理由二:没有稳赚的项目
笔者曾连同一知名网站进行过一次有关创业问题的心理调查,从反馈的结果看,有超过80%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没有稳赚的项目,自己宁愿打工,也不去盲目投资创业。但维美广告设计公司总经理曾先生告诉笔者,赚与不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他举了一个例子。房地产几乎是被公认利润最高的产业,可在这一领域,经营成功的房地产公司不到30%。是因为项目不赚钱吗?绝对不是!是因为缺乏赚钱的方法。因此,他建议,如果想创业成功,不要过份计较项目好与不好,而要琢磨自己是否爱好这个行业、喜欢这个项目。如果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好方法加巧手段,泥土也能变黄金。
理由三:没有十足的信心
信心是致胜的法宝。可一些人在期望创业时,总是觉得自信心不足,相反,更多怀疑自己是否有驾驭项目与风险的能力。在这种消极心态作用下,机遇与幸运也就擦肩而过。一从事直销行业的陈先生告诉笔者,因为“传销”的关系,我国的直销市场一直狼烟四起,战乱纷飞。可自己对所代理的品牌进行充分考证后,认为合情合法合理,在反对大于赞成的亲友团中,还是拿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气,干起来。两年的风吹雨打,自己也从一家直销店发展到五家,年收入均在百万以上。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你说,在我国现有直销状况下,能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把握吗?肯定没有!只是自己比别人大胆一点,敢于尝试去做,还真成功了。”
理由四:没有成功的经验
经验来自不断地摸索与集累,绝对没有哪一仁人志士天生下来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这一朴实的道理几乎人人都懂。可面对创业时,却有相当多的人在这方面犯迷糊。纪先生现是一鞋业集团的老板,资产逾亿。他在与笔者谈到创业的体会时说:“十年前,我开始涉足运动鞋。当时,我根本不知道会有今天的规模。只是觉得,人人都要穿鞋子,世界如此之大,市场应该不会小。”于是,自己贷款办鞋厂。从中底起步,贴牌生产,边走边看,边做边改,日集月累,自己便从门外汉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他不赞同“经验说”,认为那是创业者的脚镣手铐,是懦夫与失败者的理由。
理由五:市场竞争太激烈
“要说竞争,在这个社会,没有哪一行哪一业没有竞争的了。可因为有竞争,才使企业发展更加快速,社会发展才会多元化。但如果希望在风平浪静的日子获得创业的成功,也许只有梦中才存在。”从事顾问服务的金宏文化传播公司总裁邹先生如此告诫笔者。他认为,创业者就必须到社会的浪潮中接受洗礼。只有竞争过才会知道自己与对手的差距、自己对市场的不足。他坦言,自己所从事的顾问服务,吃这碗饭的人,早已多于牛毛。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能办公的事实早已人人皆知。鱼龙混杂是当前顾问咨询行业的真实写照。因为自己始终坚持“唯精唯一、专业执着”的经营之道,在竞争白热化的顾问咨询服务行业还是站稳脚跟,赢得顾客青睐。
要相信自己能行就一定行,趁年轻努力拼搏吧!
二、 大学生创业,“单飞”还须“内功硬”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各地建立了一批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然而,4月16日,记者来到贵阳市高新区的大学生创业园采访,发现大学生创业之路并不平坦。
未来“企业家”的烦恼
“这是我们公司给移动做的综合管理系统后台,我们还开发了苹果的应用软件等系列产品。”眼前的80后“老总”罗永进拿着一台笔记本耐心地向记者介绍起了他们公司的主打产品。3年前,23岁的罗永进还是贵州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如今,他已是贵州乐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当身边很多同学还在为找工作奔波和迷茫时,他和4名“80后”同学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创业团队,开始了自主创业之旅。
2009年,他和4名校友萌发了创业愿望。为了创业理想,他们放弃了稳定、体面的工作,共同创建了这家公司。几个年轻人夜以继日,希望研发出一个优秀的行业搜索引擎产品。从高薪到零薪,最困难的时期,几个人连工资都开不起。
当年4月,罗永进在报纸上看到了贵阳市即将创办“大学生创业园”的消息,他主动联系到了高新区管委会,在填报了申请后顺利入驻园内。创业园一方为他减免了房租,还送来了几单生意给他。罗永进的公司很快有了起色,扩展了营业部、技术部,有了40多名员工。
3年来,公司不断扩大规模,但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以前以为只要有好技术、好产品,并且有市场前景,就可以开始创业。”罗永进说,现在发觉企业经营所需的法律、金融、管理等知识同样匮乏。罗永进现在每天最主要的角色就是和员工打交道,协调各种关系。“我对投融资、财务管理等方面也实在一窍不通,天天都在焦虑。”更令他发愁的是,很快高新区对他的相关优惠政策就要到期了,对未来的路,罗永进觉得压力“相当大”。
缺乏“主动”意识
同罗永进相比,同样选择进军IT行业的闾凡兵则要轻松许多。“我们公司预计今年产值要突破300万元。”他信心十足。2008年,从贵州大学毕业的闾凡兵带着3名技术“死党”组建了贵州信安达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园区之初,闾凡兵也和其他大创园的企业一样,在房租、水电及税收方面享受了相关优惠政策。闾凡兵告诉记者,3年后,他们的企业完全可以 “单飞”。
闾凡兵的企业在高新区扶持下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他就敏锐地感觉到了企业面临的问题,“团队不懂得找市场,不懂得做营销”。在完成企业正常经营业务的同时,闾凡兵特别注重园区不定期举办的政策信息、投资方向等学习培训。园区送来的相关产业政策文件,闾凡兵都要读一遍,几年下来,他觉得自己身上越来越有“政策味”了,这也让他受益颇深。去年,他敏锐地抓到了贵州军工企业安全U盾需求旺盛这一市场机遇,公司在短短3个月内就推出了新产品。“这个产品预计市场需求在2万个左右,现在有几家大企业主动找到我们谈了。”与此同时,他们还抓住很多企业入驻大创园的机遇,拿下了几家企业安保系统的大单子。
“大学生创业团队中往往几个都是技术人员,缺少财务、市场人才。我认为,关键是要主动,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完善现代企业各项制度、机能。 ”闾凡兵告诉记者。
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比例并不高,与国外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不可同日而语。相关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0%~30%,而国内大专院校的创业率却不足2%。
记者从贵阳市高新区管委会了解到,近年来,高新区管委会制定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等扶持政策措施,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开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注册绿色通道、实施税收优惠、给予房租补贴和会展补贴。同时,联合社会力量,完善创业服务。从创业指导、资金扶持、金融合作对大学生创业工作予以了强有力支持。
三、 创造、识别、抓住商机是创业的核心
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它不仅要受机会的制约,还要求创业者有完整缜密的实施方法和讲求高度平衡技巧的领导艺术。创业不仅能为企业主,也能为所有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创造、提高和实现价值,或使价值再生。
而商机的创造、识别和捕捉是这个过程的核心,随后就是抓住商机的意愿与行动。
这要求创业者有甘愿冒险的精神,既有个人风险,也有财务风险,但所有风险都必须是经过计算的,要不断平衡风险和潜在的回报,这样才能让你掌握更多的胜算。通常,创业者通过精心设计战略计划来合理安排他们的有限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倾注其想象力、动机、承诺、激情、执著、正直、团队合作与洞察力。创业极少会让人快速致富;相反,它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因为创业者从来不会满足于商机本身。
成功的创业者和投资家都知道,一个好的思路未必是一个好的商机。实际上,以商业计划或商业建议等形式呈报给投资者的每100个思路中,通常仅有4个最后成为投资对象。在这些被否定的思路中,80%以上是在最初的几个小时就被淘汰的;另外有10%~15%是在投资者仔细阅读了商业计划以后被否定的。只有不到10%的计划能吸引住投资者,并要经过彻底而仔细的审查研究,一般历时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准创业者可能要花难以计数的时间寻找创业思路,而这些创业思路到头来可能毫无价值。所以,对创业者来说,学会快速地估计是否存在真正的商业潜力,以及决定该在上面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要创造、识别、抓住商机,要获得创业成功,除了创业者的强力领导外,通常还需要建立起一支才能互补的团队。这个团队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并且对商机要有敏锐的嗅觉,当别人看到的是一片矛盾、混乱和疑惑时,他们要敏锐地发现其中隐藏的商机。创业还需要有发现和控制资源(这些资源常常为他人所有)的技巧和智谋,这也是捕捉商机所不可缺少的。这可以确保创业企业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不会发生资金短缺。这些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极为成功的创业者既具备一个优秀的团队,也具有所需的资金支持,这样才能捕捉到别人还没觉察到的商机。
市场越不完善,商机也越多;信息和知识的真空和不足越多,商机就越多。
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家阿瑟·洛克搜寻商机的准则非常值得借鉴:“能够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创业思路。”
四、 创业方案取胜十要诀
准备创业方案是一个展望项目的未来前景,细致探索其中的合理思路,确认实施项目所需的各种必要资源,再寻求所需支持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任何创业方案都要完全包括上述三种大纲中的全部内容。
创业内容不同,相互之间差异也就很大,只能根据各自风险创业的性质和特点,根据创业方案的听众特点,以及各个团队的独立判断来设计方案内容和结构。
下面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在创业方案大赛中积累的取胜诀窍:
1.组建一个包括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内的具有综合性技能的团队;组建起来的团队成员每人都能力十足,堪称创业家,同时又能灵活、协调、有效地工作,这是历届胜出团队的经验总结。
2.开发出一种盈利模式,而不仅仅是一项发明。“仅仅说明你的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还不够,还要清楚地阐明谁、为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如何这些关键问题。技术方面的东西不论如何具体,都不能取代清楚明确的市场营销方案,”这是往届胜者的经验之谈。“你这是一件技术发明,而不是一种盈利模式”,评审专家在淘汰一项创意时如是说。
3.从各方面人士那里获取忠告,不论他们是同学、教师,还是竞争对手或家庭成员。
4.分析顾客:他们在寻找什么?
5.分析竞争对手:你有什么他们不及的长处?
6.展示你有能力获得一种持续的、有竞争力的优势,例如你能够设立市场进入障碍,或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使得对手们无法夺取你的市常“千万记住告诉评审专家们,哪些人是你的顾客,他们如何能够从你的产品或服务中得到好处,”一位往届评审专家如是说。
7.写作的文字要直接、中肯,记住评审专家们会认真 2000 阅读你提交的文字。“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撰写你的创业方案提要和创业方案全文,要竭尽全力,要严肃认真对待,”这是另一名往届胜出者的体会。
8.制定你的创业方案和时间安排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有根有据,注意避免好高骛远、不着边际。
9.不要刻意在技术方面、质量方面和价格方面展开竞争。
10.评审专家们就如潜在投资者,能够吸引他们的是你如何分析出一大片市场空间,他们喜欢的是潜力巨大、增长快速的业务。“如果你正在学到的是如何创造一项业务,那你就已获胜了。”
五、 六种错误方式让创业者失去机遇
著名的营销专家Joe Girard曾写过一本书:《如何将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他说: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为你带来至少250个潜在的顾客。
这对想开展自己事业的人们可是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不过,根据JoeGirard的理论,从反面来看,当一个顾客由于不满意而离你而去时,你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个顾客而已—你将切断与至少250个潜在顾客和客户的联系,并有可能导致一个重大的损失以至于你的事业在刚刚走上轨道的时候就跌一大跤。
那么,是什么使得创业者们会承受这么大的损失呢?许多缺乏经验的创业者并没有意识到是什么致命的错误将他们的客户和潜在客户撵走。结果呢,他们被迫放弃自己的创业之梦也仅仅只是早晚的事了。所以,在开始之前,你一定要了解如何让你的顾客成为经常购买的回头客,或者做得更好,如何让他们成为你的终生顾客!
你已经将你拥有的时间,金钱,而且最为重要的—自由作为赌注来开展个人事业了。然后,你将用什么来留住顾客呢?
1、替自己找借口
假设你拥有一家公共关系公司:你没能在规定期限前完成工作,那么,你将如何应付客户的抱怨和不满呢?千万不要找理由说:“我快被繁重的工作压垮了,所以一直没腾出时间开始做你的方案。“这实在是很不明智的,客户才不会关心你是否承担得了如何繁重的工作,他们只会记得,你承诺过在一个确定期限以前完成工作却又言而无信。
与其找借口,还不如先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过失,然后再尽力使事情好转。哪怕是加班加点的工作,给顾客打折扣,并将顾客所需要的当晚就送到他家里去。当你能承担所有责任并改正你的过失时,本来一个不好的事反而会让你赢得顾客的信任。
2、对你的顾客想当然
一旦你懈怠下来,你就输定了。不要理所当然的认为顾客在你这儿购买过一次,就会成为你的终生顾客。
甚至就在你读这篇短文的时间里,你的竞争对手有可能正准备策划着如何将你的顾客们拉走呢。什么才能吸引你的顾客成为回头客?
举个例子,如果你拥有一间咖啡屋,你可以举办一些经常性的促销活动,例如顾客购买了九杯咖啡,就能获赠一杯额外的。
所有的商家都会抓住顾客的特殊日子,如生日或周年纪念日,给顾客寄去贺卡庆祝,并提供某种免费服务或商品;另外在某段特定日期内将商品打折出售也是一种促销方法。
经验法则:使顾客感到成为你的老客户是对他们有利的。
3、损害竞争对手的声誉
你怎么对你的顾客和潜在客户说你的竞争对手,他们也同样可以怎么说你。
当有人问你贵公司是如何在与X公司的激烈竞争中累计财富的,可以用这种方式回答:“X公司的产品的确很不错(或很有实力,)但允许我告诉您,为什么顾客选择了我们公司。”然后向你的潜在客户出示一些以往顾客满意的感谢信件等等。用这种方式,你不就轻而易举的将话题从竞争对手转移到你们的交易上来了么。
请你的老顾客对你大肆赞扬一番也未尝不可。
4、忽视反馈信息
大多数顾客并不会告诉你他们的不满,只是转身离开另觅交易罢了,留住他们!用些额外的时间来争取他们的注意力,定下时间来进行一次私人会面,或者办一个主题讨论会,与你的客户直接电话联系,或请他们回答一些调查问题,比如:您为什么选择我们的产品与服务?
是什么使使您购买我们的产品而非其他供应商的?您觉得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哪些改进?
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会有助于你的生意。你会找到那些方面你已经做好了,哪些还存在不足。如果一个顾客不满意,你就能在他改变主意之前采取行动。当你向顾客提出调查问卷,就表明了你对他的重视,从而吸引顾客成为回头客。
5、思想消极懈怠
开创自己的事业难道会是一件容易的事么?想想,一旦你的生意开始,你得随时准备好为现金周转奔波,扛上一大堆琐碎和繁重的重担。
然而不管多么艰难,你都必须高昂着头保持微笑。人们只愿意同那些充满自信的人做生意。
摆脱消极思想的恶性循环,集中精力在你的目标上,相信不管遭遇多少挫折你都能最终心想事成。你对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心也会同样使顾客对你的生意信心倍增。
6、固步自封
不要有了一点小成绩就不思进取,在市场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你不求发展,就只有关门大吉的份了。要不断自我教育,参加各种研讨会,阅读专业书籍和杂志以成为你所在行业的先锋。
你对你行业的了解和知识程度越深,顾客就会对你越有信心,从而使得你的公司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第一选择。保持你支配自己的自由,不断从你和其他人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它们再次发生。你必将给你的事业带来长期的发展前景和利润。
六、 曹洪涛:创业对心智磨炼比就业大
“求职攻略是不靠谱的。”“找工作的学生要尽快融入社会,不要坐等救助。”“先把自己养活了,认准一个赢利的事,作出一个可行的计划。”曹洪涛喜欢强调“脚踏实地”,这是他做人做公司的原则,也是他给予现今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忠告。
曹洪涛2006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而在2005年,他就与三名同学一起创立了应届生求职网——如今已成为大学生流量第一的求职网站。他的目标是,“致力于成为一个对大学生求职更有帮助的网站”。
近日,记者对应届生求职网CEO曹洪涛进行了专访。
中国青年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应届生求职网和公司产生了什么影响?
曹洪涛:首先是对公司的业务有影响。业务萎缩,前景不明朗。
其次就是对企业收费的影响。因为就业机会减少,实行校园招聘的企业数量减少,发布岗位信息减少,企业的招聘预算也相应减少。这个影响是从2008年10月雷曼兄弟倒闭消息出来之前就开始了。当时房地产发展不景气,数量众多的房地产企业取消了招聘计划。据我们统计,2009年校园招聘季节中,房地产行业的招聘企业将比2008年缩减40%左右。更严重的是证券基金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招聘的证券基金企业将比去年缩减一半以上。
还有对融资环境的影响。资本市场冷清了,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发展的机会少了,就必须更多依靠自身来发展。作为互联网企业,融资环境确实变差了,即使融到资金,估值也处于低位。企业在做长远规划时,就要考虑到无法依靠融资来实现迅速发展,而要靠脚踏实地,马上实现赢利。
中国青年报:听说你们公司已经融到资金,也赢利了,接下来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曹洪涛:的确,我们已经实现了赢利,这意味着我们能够在这个“冬天”活得更久。比尔·盖茨预测,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将可能持续3~4年,我们现在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公司能不能撑到第五年?
具体而言,公司要做的是两点:控制成本和增加收入。目前我们开始严格控制网站的推广费用,主要精力用于研究用户需求,我们网站几乎每一至两个月就会推出新服务,这并非权宜之计,而是不断积累的结果;在增加收入方面,我们始终重视赢利,并不因为获得了融资,就开始烧钱。我觉得浪费投资,就是浪费社会资源,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青年报:这么做的成效如何,网站在用户中的口碑怎样呢?
曹洪涛:根据第三方机构(包括ALEXA、艾瑞市场咨询公司和GOOGLE)统计,在国内全部3000多个招聘网站中,大学生流量第一的网站就是我们,按照总流量,我们排在第四。
中国青年报:目前,大学生就业承受着很大压力,你作为过来人,当时是怎么做的?面临就业和创业时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曹洪涛:自由是一种枷锁。创业看起来自由,实际上要为各种事情负责,绝对不自在逍遥。成立一个公司,就要开始为自己、团队、员工和用户负责,小到办公室卫生我也要管。所以一开始创业,最难过的是心理槛,把之前的全部放下,全身心投入进去。
说到如何在就业和创业中进行选择,我首先会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的回答是,我不甘心平凡生活,不甘心一辈子和其他人一样度过,想要不一样的人生经历。然后思考一下,自己的底线是什么?能不能接受自己到30岁时还一无所有,只要不负债?我的回答是,可以接受。想好这两个问题,我就开始创业了。
一开始,我们三个人每月只有统共1000多元的收入,自己做饭、租便宜的床位。创业中所遇到的波折不断,但是始终看得到希望,一路都克服过来了,生存下来了,企业的生命力也日渐强盛。
中国青年报:从你个人的经历出发,你对现在大学生创业有何看法和建议?
曹洪涛: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但有想法的人可以大胆去做,尽量准备充分一些。因为创业是种很好的锻炼,对心智的磨炼比就业大得多。我比较认同大学生创业。
个人看法是,大学生创业时一定要避免眼高手低,从最简单、能够赢利的事情做起就是好的开始,比如做订餐外卖网站,或者在淘宝网开店。从一分钱、一块钱开始赚,脚踏实地去做,熟练之后就会发现窍门。比如我们用IT技术去改造招聘方式,对大学生的应聘需求特别了解,最基础、细节的工作都是自己一手做起来的,然后就能从中摸出规律和窍门,就能比别人做得好。
中国青年报:创业的经历带给你哪些收获?
曹洪涛:它是一种财富。坚持自己要做的事,充满使命感和激情,把做成事业看作自己最大的价值,赚钱就是水到渠成的了。我就一直对自己说:上天派我来做这件事,一定要做成,哪怕偏执到底!
在创业过程中,自尊和自信都被粉碎了几次,但重建起来的更好,每次都是一种升华。
中国青年报:应届生求职网对大学生就业现状和需求做过不少研究,你如何看待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前景?
曹洪涛:就业机会不足是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最重要原因。据预测,2009年新增800万~900万个就业岗位,但也远远不能满足对岗位的需求。今年将有更多大学生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找不到工作。
有部分学生对前景十分焦虑,但也有相当部分人没有紧张起来,这就是“羊群效应”。看到身边很多同学也没有找到工作,这些人就觉得自己找不到工作也不是多么严重的事,反正不是自己的错,没有一种生死存亡的感觉。但只有有生死存亡感的人,才会更坚强,承受压力本身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根据我的观察,就业压力持续的时间往往要比金融危机影响持续的时间更久。因此我建议这些处于“羊群效应”中的大学生应该紧张起来,想方设法融入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你没有理由懈怠下来,不能坐等救助。毕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生力军应该具备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中国青年报:面对全社会对就业的焦虑,很多应聘网站会给出一些求职攻略来满足求职者的需求,应届生求职网又是怎么做的?
曹洪涛:攻略是不靠谱的。找工作就得踏踏实实,没有捷径可走。而且找工作就得有一个竞争的姿态,只有做得比别人好,才能胜出。要说需要注意的,就是提高技能,降低要求,多看一看,不妨从最底层做起。
七、 大学生创业关键在“做”
对大学生来说,创业也是一种就业门道。有报道说,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全世界平均水平是20%左右,中国则低于10%。这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者较少、成功率也较低。
除资金、项目、经验和观念等制约因素外,大学生创业者较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创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课程”。目前,政府、学校等尽管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激励办法,但在整体性、系统性、传播有效率、知晓度上仍有所欠缺。因此,不妨在“实践性”上下功夫,制定对策:
第一,增强创业指导机构的专业性。政府设立专门的指导和服务大学生创业临时机构,使“想创业、找某某”也能像“有困难、找警察”一样成为大学生创业群体中的流行语。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在高校中配备或培养具有一定创业经历和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
第二,发挥大学校区和科技园区的优势,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和成本,发掘大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创业成功典型,提升大学生的创业信心。此外,当前很多大学生创业比赛的成果,往往只成为学生求职简历上的一笔亮点。如果类似的创业比赛与具体项目、资金挂钩,会增强创业实践锻炼的效果,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第三,“高科技”与“草根型“项目并重,鼓励引导大学生在校园服务、社区服务、信息服务等领域创业。科学把握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平衡点,引导大学生量力而行地理性创业。当大学生面临资金、项目和经验困扰时,“草根型”的创业项目会有更强的生命力,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也更能在差异化竞争中闯出一片天地。
第四,完善创业失败的减震制度,如尽早研究大学生创业扶持和保障的长效机制,预先考虑大学生创业失败后的诸多保障问题。
八、 以理性来引领大学生创业全过程
中国大学生创业始自1998年5月举办的清华首届创业计划大赛。目前国内知名的创业计划大赛有清华为代表的校园创业大赛,团中央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关村2000”等省市级创业计划大赛以及网易等网络公司主办的创业计划大赛,参赛的大学已经超过100所,而且还形成了一批依托与理工科大学的创业中心,如北京、上海、武汉、南京、西安、成都等。
最近两年,伴随着风险投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在中国的发展,一批批创业领袖和高科技企业,在这个创业时代里诞生。然而,对于学生创业者来说,由于缺少工作经历和管理经验等,在刚刚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的大环境内,创业成功的几率则更低。
的确,学生创业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执行能力较差、过于乐观和缺少商务谈判经验等。但是,我们不应该因为这些不足而在整体上反对或者阻拦学生创业。当年,美国硅谷就是和斯坦福大学、学生创业公司以及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一起成长的。学生创业最好地体现了把知识转变为财富,体现了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它让一批批青年学子扎根祖国,用自己的创业行动为社会创造财富。
显然,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和竞争的长期激烈,高校学生创业不仅需要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市场的把握,更需要以理性来引领创业的全过程。就目前而言,以下几个方面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学生创业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鼓励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产品有技术壁垒和市场前景的学生创业。要让学生明白,仅仅是一个创意的公司很难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活动成功。
二、学校不仅自身应该积极的引导,也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并为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比如目前已经批准的“允许学生停学创业”。在学生创业之前,应该有专业机构为其提供咨询,避免那些不具备一般创业素质和创业条件的学生放弃“大好”学业过早创业。
三、创业团队建设需要重视。很多学生创业公司的创始人都来自一个专业,没有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团队。由于创始人之间的同学关系,因此在日后的股权分配和分工合作上都会产生很大的摩擦。这使得创始人用于处理公司内部事务的经历大大增加,从而影响公司发展。
四、创业者需要热情,但更需要恒心、耐心和冷静的思考。创业者需要积累经验和实力。在市场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更应该考虑“增加收入,节约成本”,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一步把公司从一个台阶推向另一个台阶。
五、敏锐把握市场和社会大环境。要借助政府和市场,下工夫培养中国自己的风险投资家和创业家。中国新经济的增长,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风险投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培养。无论是投资公司还是创业企业现在都需要一批能适应新经济环境、有经验的管理者。也许某个创业公司会倒闭或者说一批学生创业公司会倒闭,但是,这一批在磨练中成长并积累了一定创业和管理经验的青年人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再次创业时成功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他们也是风险投资家的不可多得的“后备军”。
九、 李开复谈大学生创业:团队比点子更重要
郭广昌和李开复,一个是成功创业的企业家,一个是创办创新工场的风险投资人,昨天却不约而同地在全球创业周峰会上向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泼冷水”,甚至是“冰水”——创业失败的一定比成功的多,梦想一毕业就可以成为下一个马化腾是不现实的,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不要过早出来自主创业。
创业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创业失败概率很大,丝毫没有经验没有团队就出来,凭着自己拍脑子想出来的点子,那么你失败的概率就会是99.99%。”李开复反对大学生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过早出来创业,“大学生梦想自己一毕业就可以成为下一个马化腾,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现实的。”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广昌提醒创业者,创业失败的一定比成功的多,在积极准备创业的同时,要为失败做好准备,更多是想如果失败了会怎么样。“如果没有为失败做好准备,我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去创业。”
美国之所以有这么多大学生毕业或者甚至未毕业就创造了了不起的企业,李开复分析,这些人不仅仅是科技精英,他们对团队运作和如何提升执行力有相当的经验。中国教育虽然在进步,但是中国的教育相对比较专注,一个学做计算机的学生可能对计算机懂很多,但是要管理团队,有执行力,把一个市场做出来,这样的经验往往大学生在毕业时还不具备。
“大学毕业的时候你22岁,如果你25岁或者28岁能出来创业,这还是非常非常年轻的,不必要赶在今朝。”李开复建议有志创业的大学生,给自己几年时间,加入一个创业的公司,在里面接触一个有经验的领导者,看他怎么做事情,看市场怎么被建立起来,看产品怎么被创造出来。
团队比点子更重要
很多创业者认为,好点子就是一切。李开复对此不以为然,“真正改变一切的点子非常非常少。其实每个人如果仔细想想,都可能想出10到20个不错的点子,而且足够好到让‘风投’来投资,所以点子不是最值钱的”。
比点子更重要的是什么?李开复强调三点,一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二是团队要非常的好,要看人;三是团队要有执行力,知道如何把一个点子落实下去。他举例说,如果20年前有人拿了谷歌的商业计划去投,会失败;如果15年前有人拿了Facebook的商业计划去投,也会失败。“今天他们成功了,是因为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而不是点子本身改变世界”。
郭广昌建议,创业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去体会市场上,花在跟团队的沟通上,花在自己的独立思考上——“细心去体会市场的确需要你吗?需要你的商业模式吗?你真的在为市场创造价值吗?”
风投真正的价值在钱之外
李开复认为,创业者往往还有一个误区,认为“风投”提供的价值就是钱。“其实真正成功的‘风投’所提供的价值,恰恰在金钱之外——他们能够帮你介绍人脉,提供下一轮融资,帮你把握市场方向,帮你把产品做得更好,让你了解国内外的市场,帮你介绍人,帮你招聘,帮你做更好的财务,让你更快能够在合适的时候赚钱。这些才是风险投资家的本质,他们能提供最大的价值”。
李开复希望每一位创业者不要只看到钱的来源。在他看来,创业者如果有好的方向和团队,一定可以融到资金,这时候一定要“挑选给你最大加分的风险投资者”,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累积了近40位在商务、法务方面有十年经验的人才,每年可以招到1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这些创业者来到这里,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专注地进行创业”。而对有经验的创业者,创新工场也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千万不要在别人给了你钱之后,就以为有了第一次支持,之后还会有第二次。”郭广昌提醒创业者必须脚踏实地,必须珍惜每一分钱、每一个起步。而在每一分钱的创造过程当中,也一定要冷静冷静再冷静,“不要自认为理想很伟大,就可以忘乎所以”。
十、 合伙创业扫清雷区
现在是资源整合的时代,独木难撑,因此,生意场上,更多的人选择了“合伙创业”。合伙创业在决策过程中往往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搞不好会降低创业的成功率。关于合伙创业失败的案例不少,往往都是功成业就的时候,也是伙伴各奔东西的时刻,说起来,竟然有些凄凉。那么为什么合伙创业会如此困难呢?如何才能规避合伙创业中隐含的风险呢?
雷区一:朋友是最好的合伙人
在创业伙伴的选择上,除了家人就是朋友。有数据显示,选择朋友一起创业的人达到百分之四十五。肖国良在一家公司做业务,虽然收益不少,不过总觉得这样给人打工挣不了大钱。在一次商务宴会上,他遇到了大学同学陈博新。这个老陈在一家科研机构工作,稳定,不过日子也是过得不温不火。两个人都觉得自己还年轻,有机会,有能力,就决定一起开办一家软件公司。然而,偏偏他俩时运不济,遇上行业内部震荡,结果公司不仅没有赚大钱,反而背上了一屁股的债。此时的陈博新开始怀念自己在科研院所稳定的工作和待遇,也后悔做出这个冲动的创业决定,内心里埋怨肖国良拉他经商,而肖国良认为这个老同学没帮任何忙,还老是拖后腿,这样两个人不仅没有合伙发财,反而朋友都做不成了。
[专家观点
亲密朋友不等于理想的合作伙伴
理想的合作者不仅要求知根知底、相互信任,而且要求双方在能力上、性格上都有较好的互补性。默契的合作者有可能在长期的合作中成为知心朋友,但知心的朋友并不一定都能成为最好的合作伙伴,所以在选择合伙者的时候,千万不能感情用事。
雷区二:仓促选择搭档后患多
马宏源创业前是一个民企的人力资源总监,与一些主动创业的人不一样的是,他是“被创业”。
他工作的民企是个不小的企业,年销售额近2亿元。后来老板撤资不干了,无奈中,他就和该公司的公关总监、销售总监联合组成创业团队。可以说3个人并没有特别的理念,只是在大股东撤资情况下被迫创业。马宏源拿出了300万元入股。
然而300万元资金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耗得差不多了,而随后企业每个月都在亏损!三个股东协商后继续按股份比例投资弥补亏损。于是,马宏源每个月从家里拿钱补亏,大概持续了将近一年。在资金的压力下,马宏源最终退出创业,重新走向打工的生涯。在退出时,不仅股份没有变现,前后投进的300多万元也没有要回来。
[专家观点
创业搭档组成要有三个核心
马宏源创业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创业的搭档组成。创业搭档的组成一定要有三个核心前提:志同道合、能力互补、行为风格差异。案例中看不出他们是否具备这三个核心条件。
但是从案例的描述中可以看得出,他们的创业属于冲动型,他们是在无奈中进行创业的,没有筹划与规划。三个人组成创业搭档只是因为身为同事,只是因为觉得放弃原有业务可惜,只是因为手上有资金。创业后的治理模式可能与原有公司差不多,而且在新公司里,原有骨干人员太多。从一个2亿销售额的公司到一家刚刚创业的公司,很多人都不适应,包括三位总监级创业者,角色也可能没有完全调整过来。一般来讲,创业公司应该尽可能利用新人,而不是旧人,除非志同道合。
雷区三:“先君子后小人”麻烦多
赵健民当初是通过大学老师认识的合伙人李露,他很信任自己的大学老师,因此也就盲目信任起这个还是陌生人的合伙人。赵给合伙人的茶楼投资8万元,成了茶楼股东。李露是个久闯商场的面上人,对赵承诺:赚钱一定按照投资比例分红。既出于信任,又碍于面子,赵健民也就没有要求签订书面协议,结果,虽然茶楼的生意十分红火,但年终李露却只给了赵2000元分红。由于没有明确的合作协议,现在赵既无法要到应得的利润,也难以拿回投资的资金,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专家观点
宁可“先小人后君子”
合伙创业一定要签订好合作协议,把双方应尽的职责和应享的权益仔细协定下来,绝不能口头说说,一句话,宁可“先小人后君子”。此外,合伙创业一定要做到账目清楚、手续齐全,随时禁得起检查;对于所有账目的进出情况、合作实体的经营状况和损益情况要定期在合伙者间进行公开;合伙者的利益分配要严格按照合作协议中的规定办理;合伙者私人使用合作实体的财物的,要入账并在利益分配中予以扣除……总之,要做到“亲兄弟明算账”。
旁观者清目标一致方能合力同心
专家冯春栋认为很多合伙创业者发生问题的症结就是没有调整好创业目标,不管以什么形式组建的合伙创业团队,在团队已经组建以后,要保持项目团队的稳定性,就要让团队每个成员目标趋同。
第一,创业团队一定要有碰撞后形成一致的创业思路,成员要有共同的目标远景,认同团队将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同时还要有自己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
第二,以法律文本的形式确定一个清晰的利润分配方案。把最基本的责任权利界定清楚,尤其是股权、期权和分红权,此外还包括增资、扩股、融资、撤资、人事安排、解散等与团队成员利益紧密相关的事宜。
第三,要保证团队成员间通畅的沟通渠道,进行持续不断的沟通。团队开始工作时要沟通,遇到问题要沟通,解决问题时也要沟通,有矛盾时更要沟通,沟通的时候要多考虑团队的远景目标和未来的远大理想,多想有利团队发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