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能机构 > 群团组织 > 工会(老龄委) > 关工委 > 工作动态

笔耕不辍谢党恩

发布时间:2021-05-27 来源:关工委

翻开厚厚的一本自传,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五十多年发展历程在她的笔尖滑落。现在,她作为3万字的回忆录作者,学校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学院前身郴州商业学校党委书记、老党员李珍凤老革命就端坐在我的面前,一字一句向我讲述她入党的故事,带我走进她的奇幻之旅......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82岁高龄的她不仅是学院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更是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迎接强起来伟大飞跃的亲历者、见证者。

解放前,李珍凤家祖祖辈辈务农,无人识字。父亲本想让她去学堂学会认几个字会算数即可。奈何年仅8岁的李珍凤就面临一场猝不及防的家庭变故:怀有8个多月身孕的母亲因缺医少药、无钱医治而病故。面对母亲的病故,家境的贫穷,她自己却无能为力。从此她与心爱的学堂失之交臂,失学在家。

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新中国成立第二年,党和人民用助学金助她重新踏入学堂的大门。当时李珍凤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上学的全部费用皆来自于助学金。于她而言党和人民便是她的靠山,亦是她的衣食父母。她的眼神充满曙光,语气异常坚定:“中国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救星!”

“我一定要入党,一定要加入这个组织。”高一,她便开始书写入党申请书,自发的去听党课,参与培训只为成为共产党员的一份子,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当时国家还是一穷二白,学校组织上山烧木炭炼钢材,到处大修水库、公路。,她下乡帮农民插秧、割禾苗、做砖烧瓦,皮肤被晒的似塑料薄膜一般可以一片一片撕下。曾经一段时期,为了追求速度、高指标,浮夸风盛行,再加上自然灾害,国民经济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尽管在如此艰难的困境之下,她,始终相信党一定会克服困难,多次积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还坚定地做大家思想工作,以提高战胜困难的信心。1960年3月10日,她终于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员,加入了志愿为之奋斗终身的党组织。

在党五十多年里,她始终感恩党的培养,努力践行着入党时的初心。1969年从郴州地区财委,受命组建郴州财贸干校,在偏避的东塔岭下缺师资、少校舍,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带领17名临时抽调的老师和学生挖山劈土,改旧房建新房把只有十多间的校舍建设成了拥有容纳2千多人的郴州商业学校,为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大专院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想这段历史她既感动,又心存内疚。感动的是见证了学校五十多年发展,如今学校成为了服务郴州地方经济的职教龙头,学校发展蒸蒸日上。内疚的是一心扑在了事业上,作为一个女人相夫教子缺位,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成长她几乎没有管过。

从原郴州商业学校毕业留校工作,现任学校党委副书记袁海林老师了解到,这样一位德高望重,从学校主要领导岗位上退休的老领导,退休后始终支持关心学校的发展,从来不给组织提任何要求,每次问她有什么困难时,她总是那句话“感谢党有今天这么幸福的生活,我们很知足了!你们在职的同志辛苦,我们做不了什么,不给组织添麻烦”。退休干部一支部支部书记余和平老师在说到李珍凤书记时讲到:“我是在她的培养下从一个16岁烧锅炉的穷孩子成长起来的,没有她的培养,就没有我的现在。她的组织观念非常强,八十多岁的老人了,支部活动从来不掉队,并且以普通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在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求学的学子,今天生活在这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想想是前辈们艰苦创下的基业,是他们笔耕不辍,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财富,我们不时还沉迷于手机玩游戏、刷抖音而荒废学业时,我的脸有丝丝发烫,新时代的重任即将落在我们肩上,想想前辈们,我们应该拿起书本学习技能,做一名强国工匠!

                     作者:樊海霞

                      指导老师: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