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人已没,风范存人间。
曾春桃,汝城县原县委书记,1930年3月生于安仁县龙市乡,1972年7月任汝城县委副书记,1975年12月任汝城县委书记,1982年9月病逝。
2015年7月,湖南日报记者赴汝城县,采访了曾春桃当年的秘书何宝林,当年的司机朱谷松,以及曾春桃的儿子曾辉。他们深情追忆了曾春桃在汝城任职10年里很多感人的故事。
跑在最前面的民工是谁
汝城县龙虎洞水库的粼粼波光,曾经见证了曾春桃的汗水。
湖南日报著名摄影家唐大柏先生在博客中,把曾春桃称为“跑得最快的县委副书记”。
1973年,唐大柏去汝城县龙虎洞水库工地采访,他从车窗里看到一个很热烈的劳动场面,当即停车直奔工地,正好一队队担土民工朝他跑来,他一打听,原来大家正在搞劳动竞赛,看谁担得重、跑得快。唐大柏本能地拍下这一难得的瞬间,当他打听跑在最前面的民工是谁时,大家都咯咯地笑了起来,有位小伙子对他说:“那就是我们的县委副书记,怎么样,帅不帅?”唐大柏连声说:“帅极了!帅极了!有县委副书记带头,难怪工地这样活跃。”
记者在汝城采访,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得到印证。朱谷松说,曾书记个子不高,1.62米的样子,但块头壮实,体重有一百五六十斤,他挑土跑得最快完全是真的。
外面有个捡粪老头找你
在汝城,至今流传着“捡粪老头”的故事,说的也是曾春桃。
当时由于国情国力所限,全县化肥供应紧张。曾春桃总是一个粪筐不离手,村里村外,田间地头,一看到猪粪、牛粪、狗粪等野粪就捡到筐里。
大坪公社是曾春桃的联系点。1976年夏天的一天清晨,曾春桃从堆上村去毛家村找驻村的朱队长研究工作。他提着粪筐,边走边捡粪,走了2公里来到毛家村,问一个老人:“朱队长在吗,麻烦你帮我通报一声。”老人去敲朱队长的门:“朱队长,外面有个捡粪老头找你。”此时朱队长还在床上睡觉,不耐烦地说:“你告诉那个老头,有事以后再来,我还要睡觉!”曾书记只好亲自去敲朱队长的门,朱队长一看“捡粪老头”原来是县委书记,忙一个劲地作检讨。
从此,“捡粪老头”的“雅号”就此传遍全县。
被当成是“偷稻草的贼”
农忙时节,村民为灌溉争水闹矛盾是常事。为解决这个问题,曾春桃亲自“巡渠”。所谓“巡渠”,就是沿着水渠走,确保把水赶到最需要的地方。
1976年夏天,旱情严重。曾春桃从龙虎洞水库开始,沿着灌溉渠道往土桥公社走,两天时间硬是把这条长70多公里的渠道走完。
这天,吃过晚饭,曾春桃带着秘书朱谷松“巡渠”。晚上大约9点多钟,他们发现水渠被挖开一个缺口,这是村民在“偷水”,这水本来是要赶往旱情最重的土桥公社。他们忙从稻田背来大捆大捆的稻草堵塞缺口,正干得起劲时,突然传来“抓贼啊,抓贼啊”的呐喊声,原来村民以为他们在偷稻草。很快,二三十个村民围上来,朱谷松赶忙解释:“这是县委曾书记。”黑暗中,看不真切的村民不相信:“什么真书记假书记,我看你们就是偷稻草的!”正吵得不可开交时,有个大队干部认出了曾春桃,才解了围。
对搞特权的干部不留情面
对搞特权的干部,曾春桃眼里揉不得沙子。
汝城县城关公社党委书记谭某调到县建委当主任,用特权弄了一些石灰把自己在县城的房子刷白了,还用水泥板砌了一个洗衣台。曾春桃知道后没动声色。
一天,他召集全县公社党委书记和县直部门负责人开会,开会之前,曾春桃说:“我们这里来了个新领导,我带你们参观一下他的住处。”大家不明就里,只好跟着曾书记走。当来到谭某住处时,大家才弄明白曾书记对谭某利用特权刷墙非常生气。
谭某脸红一阵青一阵,非常尴尬。
一年下乡蹲点200多天
1976年夏,汝城县委组织公社书记进行全县生产大检查,午餐安排在井坡吃食堂。当地公社书记客气,到外面餐馆叫了红烧猪肉、炒鸡蛋、肉炒辣椒等几个菜,放在曾春桃那桌,他看到后来火了:“食堂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不搞特殊化!”大家说,菜都叫来了,是不是吃掉算了?他坚决拒绝:“你们不把菜退掉,我就不在这里吃饭!”大家只得把菜退回餐馆。曾春桃这才津津有味地和大家一起吃萝卜、白菜、豆腐汤。吃罢,付了3毛钱、4两粮票。
曾春桃儿子曾辉告诉记者,父亲一年下乡蹲点在200天以上,除了到长沙、郴州开会,其余时间全部下到村里,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管到公社食堂吃饭还是到农户家中吃,父亲都付钱和粮票,从不白吃。父亲对3个子女讲得最多的话是:“要好好做人,多向群众学习。”
汝城县委书记方南玲说,曾春桃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和农民一样的质朴无华;他没有郑重承诺,只有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一些人看来,他是有点“土”,但在践行“三严三实”的今天,他的精神和风范却常说常新,时代需要这样的好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