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教育强省的“湖南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教育改革发展述评

2018-12-23

学生风采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教育走过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历程,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我们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步入了“上好学”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从人口大省到教育大省的历史性转变。

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近年来,我省学前教育蓬勃发展,义务教育跨越了“全面普及”和“基本均衡”两大关口;高中阶段教育步入全面普及、协调发展的新阶段;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教育”;职业教育“星火燎原”,民办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万所,在校学生1317.8万人,在职教职工90.19万人,教育总规模位居全国第7位。

这是湖南教育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这是朝教育现代化、迈向教育强省的“湖南路径”。

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9月9日湘潭大学、10月22日湖南师范大学、11月12日长沙理工大学、11月14日湖南农业大学、11月15日湖南中医药大学、11月19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今年下半年两个多月的时间,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密集调研6所高校,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社会热议。

有观察者认为,省领导密集调研教育工作,不仅反映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教情结,更释放了一个中部教育大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科教强省的强烈信号。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在湖南人的心中,历来占据着无可比拟的位置。早在1978年6月,湖南就召开了全省教育战线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大力提升教师地位。1993年5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不久,湖南省委、省政府就在邵东县和长沙县召开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暨义务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进入21世纪,湖南将教育发展摆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2007年,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把教育作为增强我省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基础与关键环节,响亮地提出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

2016年,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湖南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从人才大省向科教强省转变,再次响亮地提出了“科教强省”的战略目标。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湖南的重教力度:全省教育事业经费五年间增长了40.6%,2017年达到1516.57亿元。全省义务教育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成合格学校,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基本覆盖全省,2018年,湖南获批全国首个“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

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带动了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教。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涌现了一批重教书记、重教市长、重教县长,许多地区把教育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

“这样的力度在怀化历史上前所未有”,近日,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表示,怀化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县乡村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从乡村教师关爱工程、城乡学校建设、财政优先投入等方面推动教育发展,翻开武陵山区教育的崭新未来。

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红色是湖南的底色。湘潭大学由一代伟人毛泽东倡办并亲笔题写校名。近年来,该校涌现出了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文花枝、杨怀保、救火英雄夏形义烈士、服务老人2万名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百佳志愿者”邓榕、带着“木偶”爸爸上大学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陈君君等一大批道德典型,被媒体誉为“湘大群模现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蒋昌忠说,湖南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时不我待的奋斗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育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德育内容体系不断丰富,德育实施体系创新发展,德育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确保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湖南还探索建立起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德育内容体系,推动中小学生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各地结合实际,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在德育内容上做文章,形成了不同的德育特色与品牌,比如郴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怀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岳阳的“生态文明教育”等。

作为拥有109所高校的高教大省,湖南在推进构建高校“十大育人”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全国率先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典型经验推往全国。

2009年,湖南引入项目建设的理念,并以此为抓手着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化、特色化与长效化建设,使思想政治工作有平台、有经费、有声誉。9年来,全省高校90%以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参与了项目建设,有力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虚功实做,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整体水平大幅提高。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失去了父亲和母亲,凤凰县落潮井乡牛堰村18岁的苗族女孩龙花以为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学校,但生活的艰辛并未剥夺龙花求学求知的机会。受惠于一系列资助政策,龙花回到了学校,回到了追梦的轨道。

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学、读得起书,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以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不断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大力实施精准资助,使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及时得到资助。

据统计,2014年-2018年,全省共落实各类政策性学生资助资金247亿元,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215万人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0.5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近40万人次。全省用于学生资助的资金投入年年增长,其中,财政性投入年均增长7%,金融性资金(助学贷款)投入年均增长12.5%。

“以人民为中心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宗旨,必须始终做到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夏智伦介绍说。

“过去我孩子就读的某民办幼儿园,一个月收费3000多元,现在转到北京御园幼儿园,一个月保教费加伙食费才1050元……”该园鲁冰花班胡家玉小朋友的妈妈告诉记者。

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难题,确保“幼有所育”“幼有优育”,长沙依法依规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政府措施,移交后全部办成公办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缪雅琴介绍, 目前全市共有公办幼儿园473所,普惠性民办园1032所。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园所总数的80.22%。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将消除大班额列入统筹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目标,截至2018年底,湖南已累计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1.8万余个,超大班额比例下降至0.5%,全省基本消除超大班额。

与此同时,湖南持续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89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湖南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等受教育权。2017年全省义务教育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生55.19万人;

湖南扩大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2012年以来,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共计在湘招收农村及贫困生3万多人。

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

“创新发展,是湖南教育40年来绕不过去的关键词。”蒋昌忠介绍,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教育继续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多项重大改革举措领跑全国。

让我们把目光瞄准广大乡村。

湖南乡村教育占比大,乡村学校师资缺乏、优秀人才进不来、留不住,一直是乡村教育之痛。为此,湖南于2006年率先在全国启动了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

在全国率先恢复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湖南一师,目前已为湖南培养免费师范生9000多人,为湖南乡村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截至2018年10月,全省共招收培养各类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6.23万人,其中已毕业2.27万人。这些毕业生全部补充到农村学校任教,深受基层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为解决乡村教师留不住的问题,2013年,湖南又在全国率先实施乡村教师人才津贴制度,对43个集中连片贫困县乡村教师按学校在自然村寨、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三个档次,每人每月发放700元、500元、300元的人才津贴,并于2016年将这项政策覆盖到所有贫困县。2015年起,为乡村教师落实了每月200-500元的乡镇工作补贴,且不抵扣乡村教师津贴。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湖南经验”,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肯定。2016年,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工作入选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优秀工作案例。

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湖南大力推广以华容县为典型的企业参与县域整体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探索中西部地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新路。同时,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网络联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以“1+N”或“N+N”的形式,将优质学校与乡镇中心校、教学点组成一体化的网络联合学校群,目前全省组建中小学网络联校1035所,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优质师资短缺,部分学校开不齐课程等问题。

网络联校上课场景

2018年,教育部立项批准湖南建设全国首个“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

教育优先发展,“一把手”是关键。一个县的工作千头万绪,如何让教育在县级党政“一把手”心中优先?湖南通过“两项督导”做到了。

2004年,湖南创造性地建立起了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实绩督导考核制度(简称为“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制度),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成为县委书记、县长工作考核的硬指标,极大地改善了教育发展环境,大幅度地增加了教育经费投入,使教育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局面。

千秋功业,惠泽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教育公平为第一原则,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发展突破瓶颈,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教育权、发展权,其坚守的原则、奠定的格局、确立的制度、打下的基础,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基石,成为未来社会的助推器、稳定器。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余娅 刘芬 阳锡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