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就业 > 就业信息网 > 本地就业专栏 > 本地就业分析

就业与创业指导专刊2019年1期(总第132期)

发布时间:2019-04-16 来源:新职业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
 

目录:

一、创业路上的四堂课

二、两个南开创业女生的文化行旅

三、“95后”创业大学生:3D打印 炫彩青春

四、张冰洋:为梦想而奔跑

五、曾超:“化茧成蝶”振翅高飞

六、大学生要不要休学创业,要因人而定

七、宋超:从农村大学生到创业者的华丽转变

八、做一个有准备的创业人


一、创业路上的四堂课

  1. 创业路上,最常见的不是成功和失败,而是长时间的苦苦挣扎,你每天要面对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困局。

    一旦走上创业的道路,你便是公司的最后一道防线,所有的事情你都无可逃避,你都得撑住。

    你没有任何可以喘息的机会,一旦放松警惕,市场和竞争对手不会给你一次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机会。

    你没有人可以请假,所有最难的事,都只能靠你自己。

    — 第一堂课 —

    不要为“情怀”而创业

    开发一件产品,你是因为自己喜欢而做,还是因为你觉得别人会喜欢而做?

    这是个重大的差别。

    重要的不是没人做过你想做的事,而是你发现了一些所有人都忽略了的东西,这是制胜的关键。

    如果,你能站在用户角度考虑,思考“别人会喜欢,别人会因此获益……”

    这个判断可能并不准,但起码,你思考了别人的价值,这个起点是对的。

    而不是说——

    因为我喜欢,我就是有梦想,我就是要做出一个以我想要的名字命名的店,还必须在我从小长大的地方。

    为情怀而创业的,通常被情怀所束缚。

    如果你说——

    我创业就是为了情怀,就算失败,我也算有所收获……

    但失败从来都不是财富,对失败的总结和反思才是。

    往往你想要的东西是情怀,别人想要的东西是商业需求。

    真正的起点是你要做别人想要东西,正好也是自己想要的,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用户获益。

    — 第二堂课 —

    不要为“结果”而创业

    如果创业,你是为了钱、为了名气、为了成就、为了天下谁人不识君……

    你为了得到某种东西,却辛苦了整整 20 年,那就不要干这件事情。

    这些目标如果你绕不过去,就会非常痛苦……

    倘若侥幸达成了这些目标,所有的付出可能也不值得。

    因为在这 20 年的生命里,你没有享受生命,是在用痛苦换取未来的可能性。

    创业的第二堂课,就是要放下结果,享受“过程”。

    有梦想、追寻梦想的过程,就是上天给你的奖励,而不是把结果当成补偿。

    如果一个人为了得到某种东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牺牲了家庭,牺牲了健康,牺牲了亲情、友情、爱情,就是要得到最终的这个东西,他的行为就会扭曲,就会不择手段。

    时间越往后推,得到幸福感的精神阈值也会提升,需要更大的刺激去维系。

    关注得到结果的人,会不断追求,锐意挑战,顺着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五层,一层层地去满足。他们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山还比一山高”;

    管理期望值且自律的人,在每一件平凡的事中寻找快乐,体味满足,发现不平凡。他们认为“知足常乐”,平平淡淡才是真;

    淡定而“不与别人比较”的人,不贪慕荣华富贵,不一味攀比,更讲究自己的感觉,崇尚“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就喜欢”。

    创业最重要的不是你做了多少,而是有没有想清楚方向。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 第三堂课 —

    自律克制和珍惜时间

    是一生的必修课

    晨兴资本的刘芹,曾经对某公司创始人说:

    你缺钱,我投给你,但你能不能答应我,在未来几年之内,不碰金融。

    做金融没赚到钱,团队会元气大伤;赚到了钱,团队会再也没兴趣艰苦创业,元气更伤。

    能够迅速赚到快钱,这真的是好事么?

    在创业道路上,会经常面临很多诱惑,冒出很多赚快钱的机会,和所谓的合作机会。

    比如比特币、金融、游戏……

    如果选择赚快钱,你便被欲望吞噬了最宝贵的资源:时间。

    时间本来是用来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壁垒的。

    所以,赚快钱犹如吸毒,在核心价值以外赚的快感越多、越快,失去的也就越多、越快。

    把梦想变为现实的,并不是某一刻的快感,而是每一步的积累和克制。

    成功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在同样一个方向上持续地进步,而不是左顾右盼。

    在大千世界里面,成千上万的人都认为自己是人才,但只有极小数的人能够成为幸运儿。

    核心价值,永远属于少数人。

    — 第四堂课 —

    激情,才是创业初期

    最宝贵的财富

    我常说,人有可燃型,自燃型,阻燃型三种类型。

    在初期创业的时候,什么最重要?是资源吗?技术?客户?人脉?资金?知识?经验?

    是,也不是。

    在这些因素之中,最重要的,还是你的激情,你首先需要是个可自燃型的人才。

    没有激情的创业,是没有动力的火车。

    烧再多的钱,堆再多的资源,没有热爱,没有激情,没有洞察力和勤奋,火终究会熄灭。

    不是自燃型的人,就不要创业了。

    什么意思呢?

    自燃型的人,就是你不用管他,他自己找把火就把自己烧起来了,体内天生拥有强大的正向增强回路;

    可燃型的人,就是他平常没什么,你稍微激励一下,他就能行动起来,至少知道有东西可以让他觉得激动、想要;

    而阻燃型,你跟他说什么他都无所谓,他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

     

    你说我拿钱激励你,他说我只要基本工资,不差钱,不需要激励。

    你说不要为了工作而工作,要将工作当成发挥自己核心价值的触点,多为公司创造价值。

    他白眼一翻,我就是一个打工的,不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不要来骗我压榨我的剩余价值。

    当你真正步入创业的路途之中,成为自己的 CEO,你想过没有,最终谁来激励你自己?

    有一段时间特别累,累完之后,不想上班,我想请个假,请假休息一下。

    然而,在那一刻,我突然间意识到,自己没有人可以请假,也不知道向谁请假,只好去办公室上班……

    当你是一个员工的时候,你至少还能去请假;

    但你是一个创业者的时候,你都不知道向谁请假,因为市场不会给你机会喘息的。

    你不能说我们休战两天,我这两天身体不好,你们公司也休息两天好不好?

    市场是不会留喘息的机会给落后者的。

    所以你必须得自己能激励自己,你必须能自己不断的给自己找到动力。

    曾经有人问走过玄奘之路的王石,是什么支持他走下去,当时已经50多岁的王石说——

    别人以为我是铁打的,但我说过,我要走完这段路,我就一定要完成。

    打败一颗永不放弃的心, 是不可能的。

    创业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游戏,很多人有远大的目标,却从来没有人抵达过,能真正抵达的一定是极少数人,大部分人会死在路上。

    即使是成功的那位,也一定经历了不可想象的磨难和无数次的失败。

    不断探险的精神,就是创业的精神,而激情,才是你创业初期最宝贵的财富。

     

    二、两个南开创业女生的文化行旅

    怎样能留住一片来自南开大学的树叶?

    有一种方法是把它烧在瓷器上。树叶的燃点是300℃,而烧制瓷器需要的温度是1300℃。看似不可能的操作,靠着传承至今的古老技艺和匠人的匠心能手,成了可能。木叶瓷烧技术起源于宋代的吉州窑,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木叶瓷烧工艺非常复杂,需要匠人精准把握窑压、气温、火候,配以合适的釉料与烧法,才能让树叶浴火重生,留下叶片舒展、叶脉分明的精品。这门技艺元代以后失传多年,直至近几年才复烧成功,成品率极低。甚至不同的窑口、不同的叶片,都会对烧制产生微妙的影响。业界有“一窑生,一窑死”的说法,说的正是瓷器烧制的不确定性。

    近日,南开大学创业学生屠金歌、于慧慧联合瓷烧匠人反复尝试、不断优化,用来自南开大学的树叶成功烧制了“南开版”木叶盏。她们还打算以此献礼百年校庆。

    校园里的文化空间

    屠金歌和于慧慧是七年的同学,六年的室友,是彼此的“中国好闺蜜”。对她们来说,走上创业这条道路,既是水到渠成,也是计划之外。

    2015年9月,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正式启用,原本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生活的旅游与服务学院学生搬到了津南校区。初具规模的津南校区尚不能提供很多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尚待建设。

    各类活动少了,可去的地方也不多,两个女生一下子觉得生活空了一块儿。屠金歌想要创办一个适合安静思考、阅读的空间,帮助自己和周围的伙伴找到想要的节奏和状态;于慧慧期待能和同学们多进行线下的沟通、有深度的交流。两人一拍即合,“这个地方应该是一个极为独特的空间。大家进到这里,可以切断日常的生活节奏,卸下包袱,跳出角色,放慢脚步,享受一方安静的天地。这里应该有书,有茶,有植物,有舒适的椅子,温暖的灯光,以及人与人之间坦诚的交流。”静象空间就这样诞生了。“静象这个名字,蕴含着内探自我、外寻知音的理念。”屠金歌说。

    两个女生向学院提出了申请,学院很快给了反馈。“学校星空众创空间就坐落在旅游学院内,由学院管理,学院就希望把这个空间交给她们运营。不收租金、不设障碍,支持学生放手去干。”旅游与服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中说。两个女生把空间的风格设计为新中式,希望融入更多的“中国风”,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学院的支持。辅导员高阳帮助她们优化方案、配套服务。建设静象空间的过程中,两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生跑起了家装商场,一遍遍地讨论空间的家具布局和软装设计。“空间里的家具都是自己从网上买的,到货后从快递员那里借一个带轮子的筐,我们俩吭哧吭哧运回学院,然后自己组装、自己拧螺丝。”屠金歌说。不少学长学弟下了课也来帮忙,学院、老师和校友都给了她们很多的帮助。

    静象空间开放后,不少学生下了课就去坐坐,或者看书,或者品茶,或者开读书会。“静象空间”慢慢地成了南开大学津南校区的一个小有名气的所在。

    “空间能提供给大家的,就是想让大家通过空间产生一定的联系。可以说,静象空间是同学们共建共享的,是大家和南开之间、和彼此之间的一条纽带。”于慧慧说。有一次,静象空间举办捐书活动,有一个同学用了两个拉杆箱把自己的书都运了过来。很多学生毕业离校,有一些舍不下的小物件,就放在静象空间,等待喜欢它们的人“我们创业的目标是:活下去。”

    静象空间的成功给了屠金歌、于慧慧很大的鼓励。两个女生正式决定创业。听了这个想法,高阳觉得既意外又不意外,“两个孩子学习都好,总以为她们会继续读书。实际上,她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很早就表现出来了。”

    除了同学们的小物件,空间里还摆放了很多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来自天南海北,对它们的选择,正体现着两个女生对手工艺品和手工艺人一直以来的兴趣。“一件手工艺品,是作者的表达,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境。”观察了匠人的手作过程,两个女生被匠人工作时的安静和专注吸引了。而手工艺品里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也给了两个女生很大的震撼。“如果我们细细了解,会发现每一个造型、每一种图案背后都有很多文化的意蕴在内,这很迷人。”屠金歌说。

    经过一番考察和摸索,两个女生找到了一个独特的创业方向:木叶盏。顾名思义,这是把真正的叶子烧制在瓷器之中,是大自然和手工艺的巧妙结合。

    “木叶盏以黑釉为底,将天然树叶烧制于盏中,叶片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注水于其中,木叶随波而起,仿佛飘于空中,灵动轻盈。”屠金歌在文章中这样描写木叶盏。两个女生看到木叶盏的那一刻,就被其工艺的精妙、自然的美感打动了,决定从木叶瓷烧技艺的恢复、传承有关的工作做起。

    对这项技艺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后,屠金歌和于慧慧进一步关注了木叶盏制作匠人,发现了匠人和木叶瓷烧技艺面临的困境。首先是传承方面的困境,年轻人不愿意成为匠人,传统技艺后继乏人;其次,现有的木叶瓷烧全凭手作,难以量产,且需要遵循古方,循规蹈矩、创新有限;第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专注于制作产品的匠人面临营销的困境,不知道如何走出去;第四,匠人之间彼此的交流相对较少,保守的态度加上沟通的乏力,导致各种工艺之间难以融合,想要进行产品上的创新就更难了。这也是目前传统手工艺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技艺需要传承,也需要突破;艺术品需要“承古”,也需要创新。两个女生把握到了传统手工艺行业的困境,也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突破困境,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屠金歌、于慧慧与木叶盏行业的前辈和匠人建立了合作关系,以互联网思维点燃了匠人们的期望。目前,静象团队已经在木叶瓷烧领域小有名气。

    屠金歌和于慧慧发现,“文化考察”是最高效的“链接”。她们发起了“菩提行”活动,寻访名山古刹、古窑址,探寻古老艺术,沉潜内心、寻找更多灵感,在行走中创作。认同静象理念的高校学子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匠人们在行走中碰撞出了创意的火花,共同进入了对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思考。行走的途中,掌握不同技艺的工匠也展开了交流。最终,静象团队文化行旅的足迹,变成了产品设计的创意。两个女生和匠人团队突破性地融合多个窑口经典制瓷工艺,进行了一系列原创瓷器创作。除木叶盏外,她们还联合匠人设计推出了“四谛杯”,把工艺和艺术结合在一起。“我们想要在创业大潮中找到一条实实在在的路,然后,五年之内的目标就是活下去。”屠金歌、于慧慧说。

    创业者的盟军

    创业的过程中,屠金歌和于慧慧得到了很多帮助,家人、老师、校友、同学都是她们的盟军。

    最开始跟家里说自己要创业,屠金歌从父母的眼神中读出的是担心和疑惑。从小到大,屠金歌父母总是期待着能为她遮风挡雨,尽可能的让她未来的路走得平顺安稳,创业对家人而言,一开始并不是容易接受的。屠金歌觉得,自己从小到大都是在满足亲人的期待,安全地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反而是在看起来充满未知的创业过程中,在风风雨雨里看到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因为工作繁忙,于慧慧很少跟爸妈联系。每次于慧慧出差,妈妈都会发消息给她,跟她说,你发个表情也行,让我知道你在就好。于慧慧过年回家的时候,晚上才到。妈妈很生气,“我今天从一睁眼就很想你。”于慧慧觉得很对不起妈妈。她发现,父母的愿望很简单,只是希望儿女选择自己喜欢干的事情,然后快乐地生活。“很多的唠叨和不理解,根本的出发点是他们希望你过得好,希望你少吃点苦头。”于慧慧说。

    屠金歌的父母关爱她的方式是一箱箱地往天津寄东西。最近一段时间,屠金歌也感受到了父母的转变。最开始创业的时候,屠金歌给爸妈打电话诉苦,爸妈就会直接说,那你就停下吧,咱不创业了。后来再听到屠金歌诉苦,爸妈会主动帮忙出主意。最近,金歌的爸爸就提出了个点子:“你们是做瓷器的,咱们老家山东淄博也是做瓷器的,你们可以来看看有啥项目可以做。”

    李中至今还记得2012年屠金歌、于慧慧本科入学的时候。大学四年里,两个女生都是学生干部,常常积极办活动。“能看得出,她们俩有思路有想法,酷爱传统文化,学习成绩也很好。”两个女生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也常常向李中和高阳求助。谈起自己扮演的角色,李中觉得作为思政工作者,主要的就是陪伴、引导和给予适当的帮助。“她们都是很优秀的孩子,这几年成长得很快,”李中说,“旅游与服务学院的传统是尽可能地成就学生。学院是平台,老师是纽带,为学生链接校友、链接各种资源。老师和校友共同构成了‘全员育人’的格局。这样一来,学生的成长就不再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了。”

    在创业中突破迷茫

    与学习知识、创业赚钱相比,找到自我、认识自我是更为深刻、更为根本的问题。对两个女生来说,创业的过程中,她们做到了对自己的发现、进行了与自我的对话。“沟通和思考很重要。”于慧慧说。“上了大学之后,期初觉得很迷茫,慢慢开始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点点地尝试,量变引发质变。”屠金歌说,南开的老师们都有一种风骨,乐于帮助学生,这是最令人感动的地方。

    “现在是脚下生风的女汉子,创业已经成了一种工作和生活的状态”,于慧慧笑着数了数2018年的工作日志,整个2018年365天,出差在外的日子有200天,全国各地跑,去开会或者学习。

    屠金歌也一样,一年至少有一半在外地飘着。“每次出差都像打仗一样,往返都是急匆匆。为了节省白天的工作时间,能坐晚上的车,就不坐早上的车。”屠金歌说。在外工作意味着加倍的辛苦,她印象最深的是在上海参加第一届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待了很久,每天都连轴转,向无数的人推荐产品。正在累到不行的时候,于慧慧也到了上海,“看到慧慧的那一刻,心就温暖起来。”屠金歌说。

    创业中遇到各种各样的艰辛,让她们经历过不止一次的“至暗时刻”:产品没能及时上产出来、合作的人突然退出、洽谈的项目被竞争对手抢夺……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她们的创业之路磕磕绊绊的前行。状态很差的一段时间,正赶上元旦晚会,屠金歌看到了辅导员高阳老师,拥抱高老师的时候眼泪夺眶而出。高阳告诉屠金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艰难时刻,要挺过去。烧制木叶盏需要大量的龙桑树叶,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正好有龙桑树。屠金歌和于慧慧拿不准能不能去摘树叶,就请高阳帮忙询问。几经辗转,高阳通过学校后勤保障部园林科联系到了养护桑树的园丁,约定了采叶子的时间,同时也选了几个地方,打算在校园里种一些菩提树和龙桑树。

    团队里,屠金歌和于慧慧被小伙伴称为“老板”和“老板娘”。于慧慧的风格是风风火火,说干就干,而屠金歌则“谋定而后动”,工作中两个人就常常互相补位。相处久了,两个人经常同时想到一件事情,说的话都会一样。团队里的小伙伴就说:“你们俩脑袋连着WiFi。”屠金歌的个人梦想是成为一个“治愈系”的人。她参加了国乐相声社团,口号是“给你快乐,我也快乐”。这几乎成了屠金歌的座右铭。一开始站到台上表演,屠金歌觉得“很方”,于慧慧就告诉她一个办法:“你别看观众,你看我。”果然,屠金歌不紧张了。

    创业之初,工作经验不足,在管理、运营、营销等方面都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创业看起来与学习没有直接的关联,却成了点燃两个女生学习热情的一把火。“后来听课的时候,我们带着自己遇到的问题去听,伸长脖子、瞪大眼睛、专心致志,越听越觉得有味道。”屠金歌说。“每次课后讨论,听到能解决我们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理论,或者我们的创业实践过程中印证过、体会过的理论,就会会心一笑。”

    在创业的过程中,屠金歌和于慧慧找到了为自己做事的感觉。屠金歌还专门写了篇文章——《迷茫下的90后突围》。走上创业道路,屠金歌和于慧慧也确实是从迷茫中突围了,“读书期间找到自己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是一种很奢侈的际遇。”屠金歌说,“感觉自己在做的,不只是工作,而是事业。”

     

    三、“95后”创业大学生:3D打印 炫彩青春

    身穿牛仔衣,头顶棒球帽,“95后”孟思源大学没毕业就已经创办两家3D打印公司,获得3项国家专利,卖出了近400台自主制作的3D打印机。

    23岁的孟思源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年级学生,就读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刚读大一时,喜欢动手的孟思源就迷上了科创。从创意组合模型,到多功能测距仪、室内运载机器人(14.100, 0.08,0.57%),他很快在学校创新大军中脱颖而出。

    2015年,孟思源参加的创新项目需要设计零件,但是特种加工周期长、成本高,而且零部件使用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调整,困难重重。一时间,同样的问题让他和很多同学不得不把项目搁置。

    一个偶然的机会,孟思源发现,3D打印可以像魔术师一样变出各种花样。然而,高端3D打印设备价格昂贵,普通3D打印机的精度又满足不了制作要求。孟思源“一不做二不休”,和几个同学一拍即合,决定自己做一台3D打印机。

    那时,每天一下课,他们就钻进地下实验室,一起分析技术原理,自掏腰包购买型材、配件、元器件。因为看不到阳光,实验室里24小时都是灯火通明,让他们常常忘了时间,还被其他同学称为“地穴生物”。

    这些来自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经管等不同专业的同学泡在一起,既“知识共享”,又“头脑风暴”。8个月后,他们完成了第一台3D打印机。这台打印机投入使用后效果极佳,不但精度满足了项目要求,还吸引不少做科创的同学纷纷上门打印零件。

    在一次科技展览上,一家校外企业向孟思源提出能否购买机器。这给他和团队提了醒,开始着手成立一家研发、销售3D打印设备的公司。

    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学校很多前辈质疑他们“就是拼了个玩具自己玩”。一次,孟思源在和一位老师交流时,通过打印对比发现,他们自行制作的3D打印机和实验室新采购来的效果差别并不大。这场“较量”成了转折点,让不少老师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开始鼓励并支持他们的创造。

    2015年11月,在学校的帮助下,孟思源和3名同学成立了哈尔滨万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3D打印机的制造和销售。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他们不断研发,更新了5代产品,累计销售近400台3D打印机,遍布黑龙江、浙江、西藏等7个省份的20多个城市。由他主导研发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3D打印平台,能够实现设备资源共享、推动技术普及,曾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黑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孟思源说,创新和创业是不断探险的过程,要结合专业特长深入挖掘、用心思考,一旦发觉创新点后,就要像猎豹一样,抓住时机、立刻行动。

    如今,孟思源已经获得两位投资人的支持,筹建了第二家公司,主打3D打印服务。今年9月,他将继续攻读机械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平常,他会在学校内免费开展技能培训,包括控制编程、机械结构设计、三维软件建模等,为的是吸引更多学弟学妹参与其中,“至少让他们的大学有值得回忆的东西,而不仅仅是追剧、上网和打游戏。”孟思源说。

    越是打拼,越会精彩。经历过大学生创业的三个难关:创新、创业和发展,孟思源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要用才智和双手“打印”出炫彩青春。

     

    四、张冰洋:为梦想而奔跑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要从一个求职者成为创业者谈何容易?张冰洋不甘示弱,“没有市场,靠闯荡;没有条件,靠打拼。”自信的他认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凭借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凭一身的实干精神,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

    事实也正是如此,仅仅一年的时间里他已成为冰洋饮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冰洋网络创媒有限公司总经理,2016年被评为吉林省大学生返乡创业优秀代表,同年被评为伊通创业先锋先进个人,伊通三道乡人大代表,伊通便民服务平台招商部主任,伊通企业商会副会长。同时担任鼎辉集团公主岭分公司特约金牌讲师,伊通企业联盟企业管理培训讲师。

    他在大学期间就一直坚定着自己“永远正能量,坚持做榜样”的信念。一直是同学们的榜样和创业的带头人。他向周边的人传递着正能量。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团、学生会的活动并担任主要学生干部。认真负责地为同学们服务,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楷模和成长路上的好伙伴。在大学期间他就有着自己的创业梦想并付诸行动,创建了瀚海自制化饰品有限公司和瓦缸营养美食快餐店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创业达人,学院的创业标兵。他不光进行实际的创业活动,也加强学习创业的理论研究。曾担任大学生创业项目《热转印艺术品项目》《创意DIY服饰项目》《创意广告策划项目》等的主要负责人,并分别获得省级项目资格。可以说他大学的创业生涯为他之后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毕业之后他并没有马上进行创业,而是先进行工作的积累,充实自己,加强学习。学习社会上大公司的先进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他先是在北京国一金典—长春营业部工作,在第一份工作当中品尝到了大学生活中不知道的酸甜苦辣,从中走过的风雨路程,让他倍感珍惜。让他明白无论是创业还是工作都没有那么简单。但从中也养成了他不到最后一分钟永不放弃的性格。

    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想去见识国内一线城市的风采,便来到了上海Newferry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经过自己的努力与拼搏成功担任了人力资源经理一职。这时的他还不曾忘记自己的创业梦和家乡情。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他的家乡吉林省,这时他对自己想要干什么并没有一个明确认识,便开始了他的第三份和第四份工作:分别是康师傅饮品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和鼎辉集团公主岭分公司市场部经理。在工作的同时他也在对整个吉林的市场进行考察,希望找到一条带乡亲们一起共同致富的道路。

    经过漫长的调查,他发现家乡有着优质的水资源,再结合现今人们关注养生和保健的社会潮流,他决定创建一个饮品公司。一方面可依靠家乡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公司发展壮大之后,可以以公司的发展带动家乡的发展,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办法。企业发展了可以带动家乡的发展,增加工作岗位,提高家乡知名度。家乡发展可以拿出更大的精力支持企业的建设。如此一来既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也实现自己乡土情。在公司建立半年之后他发现,在家乡有着不少好企业、好公司,但是却没有一个良好的宣传平台。本着造福家乡父老乡亲的初心,他建立了第二家公司:冰洋网络传媒有限公司。他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来宣传家乡的好企业、好公司 。

    在创业途中,他和学校老师密切联系。老师为他解答创业途中的疑惑和问题,帮他找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观摩,鉴定他创业的信念。家乡政府对他创业的事情也十分支持,提供各类便利的条件。同时各级领导也十分重视这件事情。在企业开业当天,学校和地方政府都派人前去祝贺、庆祝。

    张冰洋对未来创业的规划是“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奔跑,一直在创业路上”。一个极富有朝气的想法,正如他本人一样,充满了阳光、不断地进取、永远在前进。人的一生,在不懈追求、不懈创业中度过,更有意义和价值。张冰洋曾说过:“今后,一定要做大做强企业,使公司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并带动着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创家业、办企业、干事业的洪流中,为建设和谐新干、小康新干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五、曾超:“化茧成蝶”振翅高飞

     

    曾超,男,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6月出生,重庆交通大学2016届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博连读博士毕业生。2010年入学以来,他在导师唐伯明教授的指导下,带领研究团队成立城市停车研究课题组,通过六年的历练,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停车产业一体化方案解决团队。结合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国务院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思想,重庆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园对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进行帮助与孵化,最终完成了由课题研究团队——项目研究组——企业“化茧成蝶”的孵化过程,于2016年5月成立重庆交创泊联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发展为停车规划设计、智能引导系统研发、立体停车设备、交通安保设施销售维保为主的停车产业一体化企业。

    1.与停车产业的初识与邂逅:一座车库一本书

    8年前,相比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停车难问题尚未凸显,停车产业的概念更是少有提及。2010年冬,曾超在思考论文选题及今后事业发展方向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初识一座刚完工的立体车库,这次偶遇不仅让他对新事物充满好奇,而且让他开始关注城市停车难问题。有了研究兴趣就需要一本好书答疑解惑,当时可选的书籍屈指可数,《城市停车场规划与设计》成为他研究停车问题的“启蒙教材”。感知与学习后,他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立体停车设施在日本已有50余年的应用历史,而我国自1984年引进国外技术研发立体停车库,直至2008年该行业才缓慢发展,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指导,立体停车设备在我国的利用出现了严重的叫好不叫座现象。

    正是这座车库让他从感性层面关注停车难问题,正是这本书让他从理论层面深刻学习到停车规划与设计方法。他的人生轨迹由此转变,将城市停车难问题及立体停车设施规划选址选型方法作为了博士论文研究方向和今后事业的起点。

    2.与停车产业的成功牵手:两年沉淀,一月等待;一封邮件,一次会议

    虽然初步选定了研究及今后事业发展方向。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立足该行业呢?静心思考后,曾超带领两名团队成员,通过两年时间研读了所有停车相关专著、370余篇论文,对国内多座城市停车及立体停车设施应用现状开展调研,形成了4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及研究大纲。

    发现了问题与商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下一步就需要寻求平台、创造机遇来开展研究并拓展业务。作为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固然没有太多精力与时间如商人般去应酬,发挥学校平台与自身优势走差异化路线才是成功的关键。他静心思考后,确定了创业初期的三部曲。

    第一步,以申请科研课题入手,获得行业主管部门支持,产学研融合。他将调研报告及研究大纲凝练为科研项目申请书,带着申请书奔走于停车行业主管部门,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扎实的研究功底获得了主管部门认同,成功申报《山地城市立体停车设施设置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以该课题为起点探索产学研融合的科研创业之路。

    第二步,向世界第一学习,提升自我竞争力。要做好该课题,树立行业影响力就需要有大师传道授业。日本是当时世界立体停车设施强国,曾超自学日语并将研究及创业计划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被誉为“日本立体停车之父”的山口博之先生,日本专家对他的计划书兴趣浓厚,从日本前往重庆交通大学与他交流科研及项目合作事宜。日本专家的到来不仅让他收获了宝贵的外文书籍及丰富的行业经验,而且为他引荐了国内行业协会及多家知名企业协助开展科研及创业项目。

    第三步,参加行业会议,融入行业。在行业协会与企业的推荐下,他带领团队成员第一次参加2012年停车行业年会。参会前,他充分准备了50余份团队简历。当他在会议现场发言做自我介绍时,主持人惊讶地谈到:“这个以老年人、下岗职工收停车费为主的行业现在居然有博士在参与”。三天的会议简历已发完,当最后一天会程最后一次晚饭时,团队简历被新疆一家大型医院停车管理企业的董事长关注,基于相同的观点及志向,两人相见恨晚,很快签订了团队第一个立体停车规划设计咨询项目。

    3.发扬交大铺路石精神,以最硬的”关系”人品与口碑,加速拓展业务

    路是铺下去的碑,碑是立起来的路。在重庆交通大学铺路石精神的引领下,他的科研创业团队以最初的一间寝室,三人规模,逐渐发展为博士——硕士——本科传帮带,以建筑学、规划学、交通工程学、机电工程为核心的专业团队

    他和他的团队曾清晨6点至凌晨2点忙碌在项目现场,曾在寒冷冬季的早八点至晚八点在地下车库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停车场行为调查,为业主提供了因地制宜的调研资料及解决方案,并产生明显的应用效果。他经常讲停车行业是个小行业,行业里都是老朋友,口碑和人品是我们能够生存立足、持续发展最硬的“关系”。

    4.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终身学习、坚持分享与合作

    自2014年起,曾超带领团队核心成员先后前往香港、日本、韩国、泰国及国内28个城市370余座停车库考察学习,前往香港Wilson Parking、日本PARK24、日本石川岛IHI株式会社等世界顶级停车企业学习,并在日本东京就《中国停车产业一体化构建》发表演讲。

    停车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要想做好做大停车产业,就要敞开胸怀乐于分享,需要更多的企业跳出私立的小圈子,成就他人,最终惠及整个行业。结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他带领团队将自身参与项目的经验、调研报告通过行业会议、期刊、论文等形式分享交流。每次会议报告,他都会精心准备绝不重样的PPT及讲稿,让每一次报告不能对不起听众,让每一篇分享经验的论文不能对不起读者。乐于分享、广结善缘的行动最终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同与源源不断的帮助。

    5.提前进入前瞻性领域,借助国家鼓励PPP模式,停车产业发展的东风快速发展

    2015年8月国家多部委出台政策鼓励城市PPP停车产业发展,停车行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早在2013年,他在香港考察停车产业发展及停车地产业务时,觉察到该模式在停车行业中的可行性值得在内地推广。2014年春,他带领团队成功与重庆丰都县市政局合作,开展国内第一座PPP停车楼规划选址、方案设计及立体停车设备应用工作。3年来,他冒着大雾、冒着暴雨往返项目现场200余次,以敬业的精神顺利完成该项目。以此为起点他先后参与了国内50余座PPP停车项目咨询、停车设施规划设计及立体停车设备应用推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及管理经验。

    6.产学研结合,从学霸向企业家的转型,从咨询企业到停车产业,一体化企业发展

    曾超在硕博连读的求学历程中,连续5年排名专业第一,多次获得教育部国家奖学金。2016年,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如何将六年来积累的科研及创业成果进行转化,如何将已成立六年的研究团队规范化、市场化运作成为他毕业前最大的困惑。

    重庆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园得知他在城市停车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及所面对的困惑后,对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进行帮助与孵化,于2016年5月成立重庆交创泊联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学校领导与创业园的共同帮助下,公司与国内多家企业成为产学研合作企业,使公司从单纯的停车规划设计咨询企业发展为停车规划设计、智能引导系统研发、立体停车设备、交通安保设施销售维保为主的停车产业一体化企业。企业运行一年以来,已完成城市立体停车设施规划设计及优化咨询项目50余个,立体停车设施及智能停车系统推广应用项目16座。

    “让停车成为简单快乐的事,让出行成为安全便捷的享受”是交创泊联公司的使命,他和他的团队将一如既往秉承“诚信、合作、创新、务实”的企业价值观,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与服务,在创业的征程上奏响成功的号角,努力将企业打造为当代大学生创业的典范及国内一流的城市停车产业一体化供应商。

     

    六、大学生要不要休学创业,要因人而定

     

    如今,有关大学生是否该休学创业的问题正在被一些年轻人实践。浙江24小时客户端日前报道了几个案例,将这个问题的多元化选择进一步呈现出来。报道中也指出,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就已明确提出:“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在此之后,有人认为这帮助自己圆了创业梦。还有人认为这是现实无奈的选择。

    一个通常的看法是,是否休学创业,必须得结合自身情况来定。这话不假,但具体如何做,仍不是个简单的问题。笔者并不反对大学生休学创业,但如何安排这些“多出来的时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判断。

    首先,得搞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创业的关系是什么。很多人都有盲从心理,看到别人创业得到了成果,自己也跃跃欲试。但事实上,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创业,至于创业的结果,更不能天真地想象。创业成功者属于“幸存者偏差”的结果,而很多人都在创业浪潮中变成被拍死在沙滩上的牺牲者,创业的风险理应在入行前就被高度重视。换句话说,自己做出的创业抉择,应该是理性考虑和谨慎分析后的结果。

    更何况,有些人并不志在创业。人生成功的方式有很多,选择自己最合适、最擅长的一条路才是关键。如果你痴迷于学术,愿意在象牙塔内过着皓首穷经的日子,愿意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其实你最需要做的,还是在大学里打好基本功,为以后的学术之路做好铺垫。至于创业之类的事,暂时不必去想。从某种意义上讲,创业和学术研究之路难以兼顾,大多数人能在某个领域做好已经不容易了,不必成为所谓的“通才”,这反而有可能让人一事无成。

    其次,创业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尤其需要一个围绕在身边的具体氛围。这样看来,并不是所有大学、所有专业都有创业的氛围,而且这跟地域环境也有关。在温州谈大学生创业,甚至全民创业,算不上是稀罕事,但如果在创业风气和经济活力较弱的地方,这些想法很可能会变成空中楼阁。而且,有些大学的教育理念十分“老派”,它们希望学生通过较高的考研率来维持学校的名声,或者格外鼓励学生进入体制内工作,这样的学校就没法给人创业的氛围。如果在其中还想着休学创业,最后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总之,休学创业与否,要从实际出发,不要让自己处在被动的状态里。如果选择了这条路,就不妨坚持做下去,用科学的方法和乐观的态度指引自己前行。如果对此还犹豫徘徊,则不妨尽快下定决心,作出判断,毕竟人生最宝贵的是时间,不管选择何种道路,一旦错过了关键时间的积累,都很难有满意的收获。对此,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远是最必要的。

     

    七、宋超:从农村大学生到创业者的华丽转变

    宋超,男,中共党员,1989年1月出生,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信息安全硕士,曾获得国际和国家级科技竞赛奖项20余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近十年全校最好成绩(一等奖),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校学生创业千万融资第一人,黑龙江省唯一一个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金奖获得者,著名的12306验证码开发者,杭州微触科技有限公司CEO,其公司为国内最大的验证码云服务商。

    励精图治,做全面发展的优等生

    宋超为人朴实,待人热情,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学习上刻苦认真,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他对自己时刻保持高标准、严要求。本科生期间,他一直担任班级班长,并且担任2007级本科生党支部书记,负责学生党建和发展党员工作,先后组织开展学生党建活动20余次;研究生期间他担任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在工作中积极创新、踏实肯干,带领学院研究生会荣获“优秀研究生会标兵”荣誉称号。他本人曾先后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学习之余,宋超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之中,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实践功底,多次获得校级、省级、国家级和国际科技竞赛奖项和荣誉称号。2011年,由创新走向创业,接手学生创业团队——千元软件工作室,实现年盈利30万元,团队成员毕业大多进入阿里、腾讯、百度等网络巨头公司。2012年自主研发“点触验证码”项目,获得数百万天使投资,同年,在杭州创立微触科技有限公司,并进入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2013年,代表学校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总决赛一等奖。目前团队人员12人,年盈利200万元以上。2015年,中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吉林大学落幕,“点触云安全系统”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个进入全国前100的项目,获得金奖。

    兴趣引路,做科技创新的急先锋

    刚入大学,宋超便对科技创新有着极大的兴趣,大二系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后,他马上投入到了科技创新中,经常通宵奋战学习前沿知识、了解新技术。他对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有着浓厚的兴趣,第一次参加FIRA国际仿人机器人大赛,就获得冠军1项、季军1项。此后,他便驶上科技创新快速路,先后获得国际级荣誉2项、国家级荣誉30余项。因学习成绩和科创能力的“双优秀”,他本人在2011年也获得了学校个性化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2011年,宋超接手学生创业团队——千元软件工作室。他不满足于接项目、做开发等“低端的流水线劳动”,把近50人的团队分成了两部分,项目组继续做外包项目赚钱,研发组专心“玩”研发,目标瞄向行业内最新的项目。通过开发校友录、移动图书馆等新产品,团队的开发经验和相关水平不断提高。“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真枪实弹”的项目研发、“长年累月”的技术积累,让“千元”走出的学生总能在就业过程中轻松通过笔试和面试,成功签约阿里巴巴和百度等知名IT企业。

    披荆斩棘,做创业路上的追梦者

    科创路上的拼搏进取,为宋超赢得了第一桶金。2011年11月,宋超和团队在移动互联网头脑风暴时,偶然想到了“点触验证码”的金点子,研发组随即进行尝试性开发。2012年4月,抱着以竞赛推动产品开发进度的想法,宋超报名参加了浙报传媒主办的新媒体创业大赛,并一举获得了北方赛区第一名、决赛二等奖的好成绩。很快,包括创新工场、传媒梦工场在内的天使投资表达了投资意向,传媒梦工场CEO和两位投资总监直接飞到哈尔滨,当场与“微触”团队签订了投资意向书。有了技术和资金保障,同年9月,杭州微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宋超任CEO。10月,点触产品版正式上线,首日网站安装量超过200; 2013年5月,“鹰眼”产品上线,与点触组合,构成点触云安全平台;7月,获得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支持;9月,点触云安全平台安装量超10000,作为国内最大的验证码云服务商,每日验证请求超百万次,每日拦截互联网违法信息40万条以上;2013年10月,点触正式开启商业化,开始运营广告服务,移动端战略级产品、新一代用户身份验证系统“登登”开始内测;在与国内知名网站和论坛的合作中,“微触”实现了月营收20万,2013年收入200万,如今公司已与12306、华为、中国邮政等8万余家单位合作……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微触”团队无数个不眠夜的努力奋战,也离不开宋超对梦想的坚持和追逐。

    宋超的路才刚刚开始,在互联网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他将带领团队进行更多的摸索和尝试。“力争第一,勇攀高峰”永远是他的个人追求,他一路走来,用自己的努力实现着从一名农村大学生到创业者的华丽转变。

     

    八、做一个有准备的创业人

     

    当前大学生已经不再单单的满足于来给别人工作体现自身的价值了,创业已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如何走好创业之路,值得我们思考。

    一、探源溯流谋真理

    大众创业的时代使得创业并不神秘,创业不一定要创造全新的生意,也不是学历“多”,知识“深”,智商“高”者的专利。对创业者来说,首先主观上需要有敢于尝试的勇气,因为创业不仅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有迈开第一步的勇气,当机会来临时,即使再有智慧,再有经验,再怎么聪明,但因为没有勇气,不敢迈开第一步去尝试,往往会与机会失之交臂。其次,创业者要有持之以恒的恒心。创业不是今天做,明天就有回报的,可能需要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甚至更长才会有那么一点点成就。在这一过程中,要给自己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如果没了坚持成功的几率就等于零,因为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

    除了有主观条件,客观条件也必不可少,因为创业不是有勇气有冲劲就可以盲目的开始,创业是全方位的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商业活动,所以一定要以市场为基点。这就要求创业者创业前少不了要做好各种的市场调查与分析,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做好市场预测,建立经营思路,从而再设计自己的发展市场。探索与选择不是盲目的开始,因为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中,我们的市场方向必须是有选择的,并不是每个方向都要试试,要首选那些有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这就需要创业者带着创新的思维去调查市场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如果仅仅是将咖啡厅作为新的聚集地、耗费极大的精力制作漂亮,大气的企业创业书,或是仅凭脑洞大开的创意和朋友圈无处不在的心灵鸡汤做支撑,空谈未来,不踏实调查,没有创新,创业之路很可能会一无所获,随波逐流任其发展只会走向没落的边缘。

    要记住,选择创业不能随波逐流,要做到别人没有,要有强人之处。同时,创业者也需要对经营项目的投资、筹资、成本、收益等做出可信的预算,最好可以学会常用的财务管理知识。

    既然已经选择了走上创业之路,肯定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技术也好,理念也罢都在时时刻刻的更新中,如果没有一变应万变的能力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二、创新升级铸伟业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创业也就应该全力以赴。创业的核心是创新,唯有抓住这一真理,方能勇立潮头。在双创升级的时代中,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平台,转型升级,提升内涵。

    互联网具有覆盖范围广,传播快,更全面的优势。创业者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企业宣传,也可以及时了解其他企业的发展动态,全面进行数据分析,时时掌握产业、行业发展方向及社会需求,从而不断对企业进行创新、改革,使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因为不断创新,及时面对、处理问题而取得辉煌成就的企业不在少数,海尔、阿里巴巴、新浪、谷歌等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的如此迅速,超过更多的企业,正是因为更加懂得创新的意义所在,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将风险最小化,并且敢于往未知的方向去探险去摸索。

    同时,创业者也要了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没有正确的发展理念,没有整套的运行方案,没有成熟的思考还是无法驾驭个新趋势的。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创新,产业在升级,对于每一个有梦想的人来说,要想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创业是一条可选的道路,但绝不是一条坦途,路上总是会充满荆棘和曲折。只有创业者一路上劈波斩浪,及时处理好各种问题才能带领企业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