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该怎么解决?
在大学生就业趋势日愈剧增的今天,就业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很多企业要求应聘者必须要有工作经验,但是很多应届毕业生都缺乏工作经验这块?面试是工作的开端,尤为重要,所以针对面试中如何应对工作经验这块,总结了一下几点,希望对大学生就业有所帮助。
一,在校的大学生最好利用假期,多做一些兼职工作,积累经验,甚至可以不要工资,做好做跟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做到学以致用,并且也曾加了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
二,如果在学校没有做过类似的兼职工作,那就只能毕业后在弥补了,可以通过学校、老师、同学、亲戚找实习单位实习,不过我建议还是自己去找符合自己的单位实习一下,积累经验;
三,毕业之后坚决不要再让父母之父生活费用,只有那样才会给你压力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大学生毕业后一定要度过这个缓冲期,对以后的
职业发展才会更有价值;
四,要谈是走好每一步,体验生活艰辛,保持好的心理状态,迎接生命的挑战不断成长;
那时,你有了经验,有了技术,有了不可磨灭的意志,还怕找不到工作吗?
写简历职位薪酬待遇怎么写?
在市场营销中,第二个P的意思是定价,即要为自己设定一个价格。通常企业在招聘初级员工的时候,他的价值是固定的,你不会有什么议价的可能。因为如果初级员工的定价都不能一致的话,企业就会有问题。但是目前,许多高薪职位并没有明码标价,这就为作为产品的你的报价增加了难度。许多高薪职位明确说的是,薪水面议。它的意思是说,要看你这个产品的实力,如果有实力,企业可以通过你获利的话,价格就可以多一些。企业衡量的,是未来的这个人在这个岗位上的贡献。从贡献的角度来衡量应该支付的报酬,其实是合理的。企业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不想表明价格以后将有更高需求的人排斥在外,另一个是又不能让冲着高薪来的人充斥其中,浪费大量的面试时间和精力。而且,企业在对待高薪职位时,一般都是开放的薪酬,期望可以找到高水平的人才。
简历中的报价
企业一般会要求你在写简历的时候,写明对这个职位薪酬待遇的要求。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就是要你先报价。好处是什么?企业将会获得挑选的优势。弱点是什么?弱点是你处在被选择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在制定价格上,首先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较高的价格。因为你找的高薪职位,通常企业不会以降低价格去找人,所以求职者最好不要报较低的价格。这时你会担心一个问题,担心在初选的时候被淘汰。这又回到我前面所说的,要对自己的产品利益进行准确地描述,这样企业才会对你感兴趣,要求你去面试。当企业对你感兴趣之后,它会提出一个问题:“他希望的工资是多少?”这时,我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本就不报,当做忽视了这个问题。这里依靠的是企业一定会面试你。第二种方法是,提出我希望得到的薪酬标准。对于第二种方法,在给自己报价时要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20%~30%,也就是说,如果这个职位的年薪要求是20万,你就要照24万~26万之间去报。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无论是买卖真正的产品(或是各种服务)还是大型的谈判,从来没有人会把对方的第一次报价当做真正的最后成交价。所以高报价的结果是什么?是引导他去想一个问题,不是说你的价格值不值,而是说,为什么这个人的价格比所有人的都高?这里面一定有原因。这样,这种报价策略就会强化他由于前面简历中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给他的印象,而对你这个人产生深度的好奇,赢得面试的机会。
简历中如何使用一些技巧包装自己?
近日,一项调查报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近三分之一的求职者在简历中对过去的业绩略有夸张,其中超过10%的人在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上夸大其词。更令人关注的是,“水分履历”的出现,还催生了“简历调查”这项特别服务,今后简历造假者将可能无所遁形。 “注水”不可取,那么简历只能写大白话吗?不然。用点技巧,对简历进行适度包装,真实的简历照样行走天下。
职业顾问张建勤认为,简历的终极目标,就是使求职者在用人方的第一轮筛选中能够顺利过关,进入面试。如果简历上表现出的信息,基本符合对方的硬件要求,并能给招聘方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就是成功。为了这个目的,求职者完全可以使用一些技巧包装自己,如在弱项上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而对强项突出渲染等。只要简历入了用人单位的法眼,真实能力就留待面试时再发挥吧!
所谓适度包装,这个“度”的把握可不容易,稍有不慎就变了味。就好像在简历上走“平衡木”,技艺高超才不会掉下来。
提及弱项 尽量模糊
很多单位在筛选简历时,是参照硬件标准来进行的,如专业、学历、工作年限、年龄、户口所在地等。当你不符合要求时,可以省略不写,或者提供模棱两可的信息。对方吃不准你的实际情况,但同时又被你的其它长项所吸引,就不会过早淘汰你。
比如,你曾干过三份工作,第一份干了1个月,第二份3个月,第三份两年多。你不想给用人单位留下跳槽频繁的印象,可以省去履历中工作的月份,只写年份,这样前两份工作根本不必出现。
还比如,对方要求学历为正规本科,而你是通过自修拿到的本科文凭。你只要在学历一栏填写“本科”就行了,不要做其它说明。只要你能在面试阶段展现出不低于正规本科生的能力,学历就不是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有一份工作,凭你的经验和技术完全可以做好,但学历同对方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要紧,你可以省略教育背景,突出工作经验;或者说自己在某某大学学习,但不表明是否已经完成。这样你就有可能获得宝贵的面试机会。
有的人正好相反,因为学历或资历过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果愿意降低期望,不妨隐去后来所受的教育。
成功案例
现在上海某名牌高校管理学院就读的唐博士,想在课余找份兼职工作。可惜别人一听说他是名校博士,就表示小庙容不下大菩萨。无奈之下,唐博士只在简历上写明自己的技术类本科学历和读硕士之前的一段工作经历,对硕士和博士教育略去不提。恰好某企业老总需要一个既懂技术、又有管理经验的帮手,而唐博士条件非常吻合。老总喜出望外,二话不说就以每月7000元的工资聘用了他。
后来,老总得知小唐是博士,惊叹他居然如此脚踏实地,没有半点高学历人才的架子,越发器重他了。
简历外观 朴素中见匠心
时下,很多求职者在简历的外观上挖空心思,弄出不少噱头。有的女孩把自己的写真照片贴在简历上,还有人花费数百元为自己做视频简历。这些简历所费不菲,但未必能得到招聘官的青睐。其实,对简历外形的包装,最高境界是在朴素中见匠心,用细节打动人。
如果你擅长书法,可以在简历前附一封手写的求职信;如果你有美术功底,不妨在信封的适当位置画些漂亮图案;如果你对邮票有心得,还可以在信封上贴一两枚精美的特种或纪念邮票,与满眼的“民居”形成视觉反差,说不定对方是个集邮爱好者呢!这些细节,都可以令你的简历在第一眼就显得“出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简历的版式上也可以动些脑筋。比如借鉴报纸的编排方式,用小标题、横栏、竖栏、方框等工具,在视觉效果上做到重点突出,充分强化你的个人优势,淡化劣势。
成功案例
一家著名的4A广告公司到高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校园宣讲会。会后,大学生们投递的简历堆得像山一样。杨宏一直渴望能进这家广告公司,但看着一摞摞简历,她对自己能不能脱颖而出实在没有信心。她反复思考着,怎样才能在简历中突出一个广告人应有的素质———有创意?突然,她看见了校园里卖圣诞贺卡的小商店,不由灵光一闪:何不利用圣诞卡写简历?
小杨马上买下一张精美的音乐卡,在首页用漂亮的钢笔字写下对招聘官的问候,翻开来,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呈现的是小杨贴得工工整整的简历。小杨亲自把这份“祝福简历”送到招聘官手里时,看见他脸上流露出明显的惊讶和欣喜。就这样,小杨进入了第一轮面试。
提及强项 着力渲染
对自己的弱项一味模糊是不容易过简历关的,只有求职者的某些能力深深吸引了用人单位,才能使他们忽略那些语焉不详的信息。因此,如何突出渲染长处就是包装的另一个方面了。
如果教育背景不过关,就要拼命强调工作经验或与之相关的技能。尽量将自己的经验具体化、数字化。若曾担任过项目经理,不要一笔带过,要写比如“担任项目经理期间,用6个月实现了工资单应用系统的开发,为公司节省预算XX元”。
应届毕业生一般没有工作经验,这是个致命的弱点。可以把和应聘职位相关的实习经验罗列出来,表述方式同上。如果掌握某种和工作直接有关的知识或技能,也要尽可能写得详细一些,并表明你将如何把这些知识技能运用于工作。这样可以表现出你很善于学习新知识,博得印象分。
另外,对某些经常需要加班、出差的工作,即使你条件够不上,也可以直接写上“愿意在晚上和周末工作”、“能够适应经常出差”等。当别的应聘者都不愿意作出牺牲时,你就可以凭此获得机会。
成功案例
李文当初应聘网络公司时,她所学的经济专业和对方要求的计算机专业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她对自己的教育情况只用了一句话概括,反而花了很多篇幅来描述读书时参加学校网页设计大赛的情况。她详细叙述了自己确定创意、收集素材、进行设计的过程,强调自己具有扎实的设计功底,能熟练使用各种网络软件,最后还附上了获奖作品。该作品得到了公司老总的赏识,李文因此过关。
写简历要明确自己求职目标
做简历的目的是什么?说白了,营销自己,让你的买家对你产生购买欲望。在职场上,求职者就好比人才商品,怎么样让自己的买家——你心仪的企业和岗位——给你面试机会,这是简历必须要达到的目的。所以在简历中,你必须深刻把握职场的需求,并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相关的亮点和卖点,正如你必须要了解你的客户的需求并展示你的产品怎么样才能满足他的需求。这样你才能将自己高价卖出去。
那怎样的简历才算是有竞争力的简历,才能让自己在几百份简历中脱颖而出、优先入选呢?通常简历有两个必备的版本:通用版和特殊版。
简历通用版。
所谓通用版,就是在明确自己职业定位求职目标的前提下,不针对任何企业只针对相关行业和职种而制作的简历。制作方法:
职业定位
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必须要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适合做什么,自己又能做什么。如果连这个都不知道,就无法确定自己的求职目标,结果很可能是简历往外投了两三百份,却没有什么反应。总不可能让看你简历的HR来帮你做个职业生涯规划,让别人来猜测一下你想去做什么吧。如果你实在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职场,可以寻求专业的职业顾问机构的帮助,以减少自己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和经济成本,快速找对方向,找准目标。
买家市场调研
就像企业做市场一样,一个企业在推出新产品之前,必须深入地进行市场调研,知道在该市场上它的目标顾客是谁,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又有什么样的购买行为、购买心理和购买习惯等等。你必须要对你的买家,也即你的目标顾客你心仪的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知道在该行业中你要做的职种有哪些通用的要求。比如说:作为市场部经理,通用的岗位职责有对产品的销售管理工作;负责市场开拓和管理工作;负责编制本部门年季月销售和预算的计划工作;等等,而应聘该岗位须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营销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工作协调能力;熟悉公司产品和基本生产情况等等。同理,应聘其他岗位也必须先弄清楚该岗位的通用要求。
自身相关资质、经历提炼
买家市场调研后,就应该盘点和剖析自身。整合自身所有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自己过往所有的经历中不断提炼,像把自己推入熔炼炉一样,提炼出最精华的地方,最吸引人的亮点和卖点,把自己熠熠生辉地展示在HR面前。在简历上看,就初步判定你就是这块料,你的气质、资质和经历适合做这个事情。
简洁而重点突出地表达
重点表达那些和你的求职目标相关的内容,对于那些和你所要应聘的岗位不相关的内容可以不写或者一代而过。比如你想应聘市场部经理的岗位,而你以前做过总秘,那么总秘这段经历你简单地说一说就行了,没有必要花太多笔墨,如果这段经历时间不长对你的影响不大,你甚至可以不提这一段,或者从另一个和市场相关的角度来阐述此段经历。还有,通常是离现在越近越应该放在前面阐述详细阐述,反之越遥远的事情含金量越不高的事情应该放在后面简单说。
细节的适当处理
当然,一份有竞争力的简历除了把握以上重点外,还应该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形式美观、版本控制(两页以内)、错别字检查、工作时间的适当处理等等。
简历特殊版。所谓特殊版,就是在找准特定企业的情况下,专门针对该企业而制作的简历。
有了简历通用版,只要再结合你要应聘的特定企业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稍作修改就OK了。方法同上。
必须具备简历的两大版本,才能优先决胜于职场,从把握职场需求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当作一种特殊的商品,营销出去并能卖得高价!
求职面试 并不完全正确的“金科玉律”
关于求职,关于面试,我们读过太多太多规则,但它们一定对吗?今天,我们为你指出几条其实并不完全正确的“金科玉律”。
“简历上的履历部分总是差不多。”
既然你要应聘的公司和职位各有不同,那么你的简历也没道理千篇一律。应该根据要应聘的职位特点,突出自己简历上的相关履历,让简历看起来更有说服力。比如你要应聘销售人员,那么不妨多多突出你在大学时代活跃的社团经历,这能证明你性格外向,与人交流绝无障碍。
“手写简历更能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
手写的简历通常只会给人事部门留下“潦草、不认真”的坏印象。只有很少一部分公司会要求应聘者投递手写的简历——目的也是为了从应聘者的笔迹中分析出他们的性格。不过说句老实话,一般情况下,谁乐意在这种挑剔的公司里工作呢?
“简历必须设计得很有创意。”
在一份简历里不要使用5种以上的字体或者表格,也不要用那些看似华丽的文件夹装饰你的简历,每天要拆阅上千封求职信的招聘者是没耐心慢慢对付复杂的包装的。
“面试的时候,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闲聊上。”
这是对你的要求。但是,如果主考官主动跟你聊起一些轻松的话题——比如,他开始介绍他们的公司,甚至是他自己的情况——你应该怎么办?首先,你要清楚,这是个好兆头。专心听,别急着把谈话往专业方向转换并打断他,附和他的发言。只要这次闲聊不是你自己主动挑起的,就没什么大问题。
“一定要向面试官强调,你是个适应性很强、很有团队精神、很有耐心的人。”
但是考虑到每个人都在这么说,就能想象得出面试官的反应了。教你一个更有说服力的办法:把你过去曾出色完成的业绩和项目逐一阐述出来,特别要提到你曾经遇到过的困难,以及你怎样和同事一起克服这个困难的过程。
“合适的香水能让你与众不同!”
但是也不要因此忽视了其他气味!在进行面试之前,不要喝咖啡,也不要抽烟,否则你的口腔味道可能会毁掉一场原本完美的面试。如果已经喝了咖啡或者抽了烟,自己又没法判断是否残留了味道,或者怀疑香水味道过重,可以让朋友帮你检查一下。如果担心自己的口气不够清新,面试前可以嚼一嚼口香糖——当然,一定要记得在进入办公室前把嘴里的口香糖处理掉。
“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女孩子比男孩子更有优势。”
修长的手指微微翘起,优雅地做着手势,正好可以让对方看清你新做的漂亮指甲;衬衣领口稍稍敞开,露出性感的锁骨……没错,男人喜欢这样,但不是在招聘的时候。如果你是凭借性感的装扮赢得这次面试的话,那么稍后你也许会发现,他们想要的,只是个能在办公室里给男职员们倒咖啡的“花瓶”。
在应聘时,你的穿着越精干,越容易让你获得想要的职位。所以,一套剪裁利落的套装是绝对有帮助的。
一些需要注意的小细节:指甲最好呈自然状态,指甲油能不涂就不要涂。精心修理过的法式指甲也许的确很漂亮,但是却会让你的未来雇主质疑你对工作投入了多少精力——那种长长的指甲确实不太适合在电脑上工作。
“最晚10天以后可以打电话过去询问面试结果。”
很多求职参考书上都会给你这样的建议。但真实情况是:我们能理解你面试结束后急于知道结果的焦躁心情,可是这么做非但不能显示你对这个职位的热情,反而会让你在招聘者眼里留下讨厌和纠缠不休的坏印象。通常说来,如果面试的公司对你有兴趣,你很快就能从他们那儿得到消息,根本不用等10天那么久。反之,如果一直悄无声息,那也许就有麻烦了。但是,即便你这次失败了,也不要向他们的人事部索回你的资料。也许下一次有机会的时候,他们还会想起你。
怎么点亮你的简历?
距离毕业不算遥远,你已经找到理想的工作了吗?如果还没有找到,或者找到的岗位不太理想,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在求职过程中还有哪些工作没做好吗?本月初,在华东师大举行的首届“大学生就业服务周”相关活动上,就业指导专家通过简历点评和“模拟面试”,为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出场专家】
英维思集团亚太地区人力资源总监章琦 上海人才中介协会副会长刘大卫 联合利华中国人力资源部招募经理倪铮 市人事局任职资格评价中心测评部副部长王君
【简历点评篇】
●关于内容1、文字:简练并突出重点章琦总监表示,文字简练,重点突出,是一份简历最基本的要求,而含糊、冗长、花哨则是简历的大忌。简单来说,个人基本情况、教育背景、获奖成果等,是一份求职简历的基本构成要素。
此外,中英文简历齐全也是目前求职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国企、外企或者政府部门,外语都已成为必需工具。中英文简历显然要比一般的简历更具竞争优势。”
2、意向:做到开门见山简历首先要给人事部门传达明确的求职意向,如要应聘的具体部门和岗位。比如在求职信的开头就表明想应聘与所学专业吻合的财务助理岗位,希望得到面试机会,这样人力资源部门就会一目了然。倪铮经理分析道,“有的学生会想,你们要我就可以了,我不会怎么挑选的。但我们的很多岗位都需要有专业知识,你不说清楚,人事部门一不会帮你挑合适的位置,二会认为你在职业追求上没有作很好的考虑”。
3、用语:慎用“负责”两字恰当的用语也是一份合格简历所必需的。比如慎用“负责”二字,倪铮举例说,有的学生在描述实习经历时常常用到“负责公司某某项目”一类的语句。而人事部门都清楚,一个实习生是不太可能独立承担公司的项目的,这里用“参与”一类的词语更合适。
●关于形式1、页数:一两页即可章琦介绍,人事部门更喜欢简练的“onepage简历”(一页纸简历),有的学生的简历有五六页,甚至做成写真集,人事部门花大量的时间才能找到需要信息,效果反而不好。一般而言,一张内容简练适当的个人履历(有时还要一份英文版),一封求职目标意向明确的求职信是比较基本的配置。
2、版式:要有美学意识就像照片的构图一样,简历也有信息太满、框线顶天立地或参差不齐等方面的忌讳。刘大卫告诉学生,“一般而言,人事部门在一份简历上的停留时间不会超过30秒,好的版式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像。不过版式无需刻意。”
3、个性:要有定位意识个性在简历上如何运用也有讲究。有份简历的封面精美,内页个人照片为浅底色,栏目名称是“关于我”、“我上过的学”、“我学过的课”等别出心裁的用语。刘大卫表示,虽然这份简历很别致,但简历的个性首先要与求职者的个性、求职的工作风格相吻合。“他学的是思想政治专业,应聘的岗位是辅导员,而他的简历却体现出他更适合应聘平面设计类岗位”。还有份简历用了大幅个人照片,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的,毕竟大家不是都来应聘设计师的。
【模拟面试篇】
四位专家从学生递交上去的120多份简历里抽取了16名学生上台当场接受面试,应聘职位分行政管理、销售、IT和公务员四种,专家在每位学生面试完毕后当场点评他们的着装、礼仪、回答问题技巧等,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下面是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细节问题:
1、适应“无礼”问题在面试过程中,面试老师往往会直奔主题,因此大家要有迅速进入状态的能力。刘大卫介绍,由于时间有限,面试老师还会在你侃侃而谈的过程中打断你的话,提出一些很随机的问题,让你防不胜防。对此,大家就要有从容不迫的气度,要多想“我们是平等的,单位在挑选我,我也在挑选单位。”
2、回答要重点突出遇到刁钻的难题,一些面试者会无效率地随着话题“四处游走”,既浪费了时间,又给面试老师带来了不好的印像。刘大卫认为,学生可以对此明确地回答“不知道”,只要在能够回答的问题上抓住重点,就可以扳回不少印象分。
3、敢于“反客为主”
在面试的最后阶段,一般招聘者都会给学生一个提问的机会,不少学生通常选择放弃或者问一些薪水的问题。专家建议学生不要向招聘者主动提及薪水问题,但也不要放过这个同样可以展现自己的机会。有学生向面试老师发问:“公司对于录用的大学毕业生有何培训计划,是否重视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个机智的提问,将自己的职业发展放在第一位的员工,当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外企简历怎么写?
虽然时代不断变迁,但中文简历依然沿袭了履历表的各种特点,比如个人信息丰富得就像“全国人口普查表”一样,而工作经历一栏虽然能容纳大量笔墨和篇幅,但却不如填写个人信息那么细致认真,要么是华而不实的大段描述,要么是干瘪得可怜的几句短句。有的还把简历写成了入党申请书或者自传,带有强烈的感情成分和主观色彩。
这样的一份简历用来求职国企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普遍都能够被接受和认同。但如果你用不很专业的中文简历求职外企,可能会遇到两种尴尬情况:一是虽然招聘公司请你同时提交中英文简历,但筛选简历的招聘人员是中国人,所以你的中文简历将被作为主要的筛选依据。同是中国人的招聘人员可能在感情上能够理解你的“中式风格”,但是理性告诉他你的中文简历不符合专业标准。二是有些外企甚至只要求你提交中文简历,没有了“中英文简历需要保持一致性”的约束。在写作中文简历时,你很可能就会想当然地爱用什么格式就用什么,什么格式顺眼就用什么。可这些你看着顺眼、爱不释手的中文简历在有着专业眼光的外企招聘人员看来就是不顺眼、不喜欢的典型。
现在求职市场上写得好的中文简历大都是套用专业的英文简历格式,有的甚至是把英文简历逐字逐句地翻译成中文,这样的简历至少在格式上能“与国际接轨”。此类简历主要分为美式、英式和港式三类。美式简历尤以美国著名商学院简历格式为代表,简洁明了,一页纸,沟通信息比较高效。20世纪90年代末这种简历开始在京沪著名高校的BBS上流传开来,并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使用。英式简历页数比较多,年龄等个人信息“披露”得比较全面,相形之下,对于工作经验的描述就显得不够具体和鲜明,并不可取。这个版式的简历30多年前传到了香港,并且经过本土化改造在市场上广为流传,虽然进行了一番“锦上添花”,加上了现在的工资水平以及工资预期,但工作经历的描述依然很少。
如果去外企求职,政治色彩越少越好,建议不写政治面貌,没有必要让老外知道你个人的政治隐私。但也有个别外资老板敬佩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要求招聘中层管理干部必须是共产党员,如果你知道这种“内幕”,当然可以投其所好。
有些人认为公司愿意招聘比较活跃一点的员工,于是便在简历中写“性格开朗”。这些人有的是真相信自己性格开朗,有的是觉得写上开朗更好,其实没必要。还有的求职者浪费了大量篇幅和笔墨来描述自己的性格: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善于交际、积极主动、能歌善舞……这些的确都是一些优点,但都是一些写了等于没写的优点,因为性格一类的特质往往是需要通过双向沟通来评价的,是一种主观的印象。有经验的招聘人员从来不相信任何人自己表白的性格特点,因为它不是一个硬性的指标,不像学历、专业技能可以通过量化的测量来进行横向比较。你这边“剃头挑子一头热”,说得再多,经验丰富的招聘人员还是不会感情用事,理智会告诉他们:“这不足为凭。”
另外,想求职外企的同学要注意了!不论你是肥环瘦燕,还是鹤立鸡群,“身高体重”的话题都不要在简历中提及。求职外资企业成功的应聘者都知道:他们被外企雇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了解外企文化并身体力行。在西方文化中,“身高体重”属于特别隐私性的话题。当你不小心顺嘴溜出询问外国女性年龄的问题时,通常会惹恼对方。不适合问的隐私,当然也不适合主动交代。所以,在简历中,不要留下任何把柄表明你根本不了解外国、外企文化。
求职信和简历的不同
求职信和简历肯定不一样,否则带着简历去复印社,几秒钟就能拿到一份一模一样的复印件,何必再另花时间写什么求职信?
求职信和简历的风貌截然不同,求职信是商业信函,和你向“客户”发出的合作邀请一样,要求规范、专业,足以吸引他的目光,说服他去看你的简历以获得更多信息,而简历属于推销个人的广告文稿,就像产品介绍一样,要能激起“客户”的购买欲望,说服他给你面试机会。因此简历可以一稿多投,求职信必须量身定做。
既然不能千篇一律,就要针对不同企业、不同职位,在内容和风格上稍做调整,有所侧重,让招聘经理觉得你的工作经历和综合素质与应聘职位完全吻合或非常接近,并且期望从简历中得到更加肯定的答案以便安排面试。
某种程度上来讲,求职信来源于简历,又高于简历,具有对简历内容进行综合介绍、补充说明和深入扩展的作用。
比如,你想用一些词语来强调和描述你的特殊能力和经历,或者希望进一步具体描述简历中提到的某项重要工作成就,这些在客观性较强的简历中很难办到,但在求职信中,运用一些主观性描述进行强调和补充,完全可以做到并做好。
又如,简历严格限制了对于软技能的描述,吃苦耐劳、团队精神等意志品质方面的内容在简历中无法多加描述,然而在求职信中可以对这些方面通过具体项目和事例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
制作简历的最新问题
这里不想讲简历应该如何制作,而想说说我以前碰到的一些蛮好玩的简历 。这
些简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非主流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并不是说在非应届生身
上不发生,只是在缺乏社会经验的应届生身上更多。
1.非主流的名字。
简历里肯定有自己的名字,但有些人就是不写自己的真实姓名,比如用英文名
,比如用网络名字,如宝贝精灵之类的。还有简历文档的名字,朴实一点写应
届毕业生某某多好,偏要写“今年前程似锦”来寄托希望。看到这些,hr要不就
是不知道怎么称呼你而不想给你打电话,要不就是觉得你很幼稚。
2.乱投简历捣乱。
都说适合应届生的职位少,那么就尝试投一下需要一两年经验的职位,也许对
方也可以接受应届生。但是很多人海投到去投一些需要10年经验的经理、总监
职位,这种就是蓄意捣乱了。让hr以这种方式记住你,真不是一个好消息。
3. 自荐信偏题。
一篇简明扼要的 自荐 信也许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有些 自荐 信就写成
了散文、小说等。比如我看到过“尊敬的领导,天气转冷,请您多穿些衣服。我
们老家现在已经下雪。。。”,还有“我出身于农村家庭,自小生活穷苦。。。”
。其实这样的自荐信,通常hr看完就直接关了。社会很现实,要获得机会,只
有用实力来争取。
4.偏要把简单的东西弄复杂。
曾经看到一个日语系的应届生,他的简历上看不到公元纪年,都是平成几几年
到几几年如何如何。这是干什么?表示自己很了解日本文化?并不是每一个日企
的hr都能知道这实际是哪一年的,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就只能造成别人的厌恶
。
5.照片变成了大头贴。
求职照很重要,实在没有就贴朴素一点的生活照,再没有宁可不贴,也别贴俏
皮的大头贴。我看到过故意调整拍摄角度把眼睛拍得很大很大的,也看到过嘟
着嘴的,还看到过ps上了什么鸡心之类的照片。这个看着真是汗流浃背啊。
求职要知道面试的重要性
合情合理、富有见地的对答会增加你获聘的希望。
找工作时,最要紧的是有效地回答面试者提出的尖锐问题。因此,面试忽视不得,是整个求职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请记住,再棒的简历也不能保证你工作到手,而面试中的出色表现却会让你十拿九稳。求职时没有简历也能找到工作者有之,但通不过面试仍能如愿以偿的人却少而又少。对多数职位来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职位越高,这一点越明显。
要想在面试中表现得尽可能出色,必须为此做好准备,对一大堆问题做出精彩回答,如闲聊(打破僵局)、个人资料(“你是什么人?”)、教育背景(“你懂些什么?”)、经历(“你做过什么?”)以及个人行为(“你的交际能力如何?”)。
闲聊
闲聊是社交润滑剂,可以打破僵局,使双方建立某种亲近感。
想喝点儿什么?来支烟吗?不要担心,别把问题看得太重,或以为有什么言外之意(有些文化通过提供饮料判断应聘者机敏与否)。即使想喝杯咖啡,也不妨暂时放弃这个念头。这毕竟不是一次社交拜访。
我看到你开来的车了?这车怎么样?无论面试者是否是想让你放松放松,心中只当如此。回答宜简洁、中肯。如果这是你开过的最糟糕的车,不要说出来。
你住的地方如何?应做正面回答。即使是最差的地方,也要设法找出它迷人的一面来。
你对(任何有争议的新闻话题)有何看法?应显示出你对此有所了解,但需避免表明立场。不直言己见可以使你在面试者眼中保持一种“神秘感”,促使对方不断试探以摸清你的底细。
个人资料
面试者了解到你的好恶和你对其它与业务无关的问题的态度,可以更好地了解你的为人处事态度和工作情况。
谈谈你的情况。掌握回答这个问题的技巧很重要,两分钟内讲完更是必要。超过2分钟,面试者可能会感到乏味或开始走神。最好在参加面试前打个底稿。
以前有否想过离开目前或以前的那份工作?如果有,什么把你留下来了?老练的面试者都会问这个问题。他们试图通过这个问题来了解你的动机以及你先思后行的能力。
你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描述一种把自己和应聘企业联系到一起的目标。例如,“我在找一个让我能不断做出有益贡献并不断发展自我的职位。”
你对自己目前的事业发展情景是否满意?不管怎么回答,都应当表现出一定的满意度,而且正是这种满意度促使你向现在的方向寻求发展。
你认为现在或以前的上司如何?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时要谨慎,不宜直率。面试者借此机会对你做出直接评价,判断你是否适合他们考虑提供的职位。你这时谈出的看法使他有机会判断你的能力,并推断在什么样的领导下最能发挥你的特长。
教育背景
面试者往往对你“职业”方面的教育感兴趣,譬如,你对应聘企业所在行业、企业本身、所应聘的职位以及与该企业前途的关系有何了解?
要多高的报酬?尽早设法从以下这些渠道了解情况:招聘相近职位的分类广告、参加其它面试的经验、从其它招聘企业或行业调查获得的信息。
从过去的工作中学到什么?这是一个你总结自己学习经历的机会,应从工作和人际关系两方面谈谈。
你认为我们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你觉得我们胜过竞争对手的最大优势何在?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不仅显出你对这次面试准备的功夫,而且表明你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对应聘企业所在行业及业内其它主要企业有深刻的了解。
你认为我们业内有何重要趋势?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并且有所准备。你应该能谈得很在行,了解哪些问题涉及该行业,深谙企业怎样及时把握行业趋势。
个人经历
有关个人经历的问题最重要,原因有二。第一,这些问题迫使应聘者重新回顾其职业生涯。第二,这是应聘者展示才华的良机。
你目前或最近离开的工作团队怎样?简单谈谈工作团队的人员构成。点明其特点即可,如紧密协作、士气高等。不要传闲话和流短飞长。
你解雇过人吗?解雇员工是经理人的职责。如果你不曾解雇过员工,就说明你的管理经验欠完整。最简单的答复是肯定回答,不做任何解释和理由说明。承认即可,点到为止。
描述一下你目前或最近离开的工作与你所在部门和企业的总体目标有何关系。这直接关系到“增值”问题,即你为企业增加了多少价值?讲讲目前或过去的工作最让你兴奋的项目。如果你感到所参加的项目都不符合面试者的要求,那么回答前不妨做个开场白:“我认为我参加过的项目中没有够得上重大的。不过,让我告诉您一个我曾参与对……不可或缺的项目。”
目前或最近离开的工作中,你所做的最重要决策是什么?态度客观地指出是工作中的哪些方面要你做出重要决策。职位的高低显示出你参与决策的份量。
你认为做经理人最难之处是什么?“报忧”是最简洁、直接的回答。这种简短有力的回答可以诱使面试者进一步向你发问
行为问题
企业越来越普遍运用行为方面的问题来判断应聘者干练与否。这种方法的拥护者认为,员工过去的业绩是其未来表现的最好写照(“能做”意即“将会做”)。
你的管理风格怎样?请举例说明。想一个你通过别人完成工作的机会,回忆一下什么使你效率高或无效率。你是否同别人有效交流了?强调团队精神吗?有没有亲自动手?
描述一下团队四分五裂时的情形。出现这种结局,你从中扮演什么角色?不要担心问题事关自己"失败"。面试者只想了解你过去如何应付困境:第一,出现问题时你能否看清问题;第二,能否采取应对措施。
描述一下你目前工作中昨天发生的事或上个工作中的普通一天。这个大问题使你有机会来确定并建立一种观察具体工作的方式,即某一天的具体活动和所取得的成绩。注意,即使不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你的描述也应当准确。
应聘者一定要认清,最好的“产品”并不一定总能卖出去,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告活动、产品的市场定位和购买者的情绪。弄清这一事实有助于让应聘者明白,尽管他们是条件最好的应聘者,通不过面试照样前功尽弃。一旦你认清这点,做好面试准备变得至为关键,否则就是在参加一场白费气力的赌博。
面试官提问问题解析
一位朋友说,面试时,他最怕面试官提问了。因为那些突如其来的的问题经常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令人感到防不胜防,措手不及。慌乱中,舌头发麻,双手颤抖,雾里云里,不知所言为何物。不过,实际上那些提问并没有这么可怕,不信?你来看看!
1、封闭型提问
例:你愿意做工程师还是市场开发人员?
分析:问题答案具有确定性和唯一性,应试者只能做既定性的回答,不应加以随意发挥。
出招:种问题回答力求简洁、明白,一般不需作过多的补充和修饰。
2、开放型提问
例:你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善于与人相处吗?
分析:提问具有发散性和灵活性,应试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较为自由的选择和回答。
出招:小心!这类问题很关键。回答得好坏,直接关系录用与否。而且这些是你事先可以准备的。同时,这类问题,回答得好,就是绝好的表现自己、推销自己的机会,可以令面试官刮目相看,顿生爱才之心。
3、假设型提问
例:如果让你来当我们公司的总经理,首先你会做哪几件事?
分析:这都是假设性的情况,目的是考察应试者的想象能力、原创能力、解决或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出招:面对这种问题,切忌长时间的沉默,但也不要不经考虑急于回答。需要对问题的关键部位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不过也不要做长篇大论。
4、控制型提问
例:你认为我们的改革怎么样?
分析:面试官对提问问题答案有一定的倾向性,希望能得到符合他的心意的回答。
出招:聪明的你,可以顺水推舟,给面试官一个较为满意的回答!但若你对这家公司的改革确实有意见,而且有特殊的理由,倒也可以谈出自己的看法,令面试官觉得耳目一新,出奇制胜。
5、否定型提问
例:我们要求的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你只是专科,恐怕不合适吧?
分析:这其实是面试官故意为之,目的是通过指出应试者的薄弱之处,使其陷入一种困境,考察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应试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出招:切忌大吵大闹,甚至拂袖而去,这样只能反映出自己没有修养。吴士宏应聘IBM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只要你相信自己行,你就行,表达出这种自信,努力扭转颓势。
6、连珠型提问
例:你喜欢读书吗?业余时间都读什么书?经济类的书读得多吗?哪一种管理理论你较为欣赏?
分析:面试官力图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深入了解应试者某一方面的情况。
出招:你不一定要按顺序回答问题,也不一定每个问题都回答,在表述中留心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及优点。
春季跳槽进入高峰
4月中旬,跳槽的高峰期逐渐进入末期。某人才网站的职场专家欧阳晖说:“3月不少求职者处于观望态势,持续到4月,已到大家‘一蹴而就’的时候。”此时,是大部分准备跳槽的职场人士,下定决心的关键时期。
判断职位 谨防步入“寡头职位”
在选择职位时,来自职场人跳槽调查显示,超过60%的职场人会优先选择招聘网站获得招聘信息。
对目前正处于抉择期的职场人士,欧阳晖表示,遇上好的职位机会,求职者一定要冷静判断。首先要从自身的状况出发,根据自身从业经历和职业规划,具体分析职位是否能承担自己的事业发展。此外,薪金福利、公司架构以及工作环境,也是大家判断职位需要的重要考量信息之一。
在一家外资公司已经工作3年的勾勾近期有了新的机会——某著名跨国企业的市场企划经理,薪水增加50%。勾勾感觉这是个不错的机会,但关于该职位的信息了解还不够完整。在接触了一下该公司的招聘经理后,她拒绝了这个诱惑。作为几百人的公司,市场部门之前并没有企划经理这个职位,而公司对这个职位的期望、职责还不明确。勾勾认为该职位无法给她明确的职场定位,对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助力也不明朗,更无法帮助她实现长期事业目标。
最后几关 要留意“微表情”
4月份,仍有不少跳槽者还处在二面、三面的阶段。据了解,不少大公司在面试时,会刻意安排压力型问题,而面试者即时反应的表情,将会被列入考核范围内。
资深的人事经理会有针对性地分析你的“微表情”,了解面试者的自信度、所回答内容的可信度,以及面试者面对压力时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再综合考虑其展现的性格特征,确定是否符合职位需求。
欧阳珲表示:“面试时的各种细微表情和小动作已成为应试者输掉面试的最关键因素。面试时首要的准备工作是减压,展现自己的最佳状态。不要出现僵硬、挠头、撇嘴等动作,带来负面影响。此外,随时留意面试官稍纵即逝的微表情,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也可为自己的面试成绩多添分值,帮助求职者最终面试成功。
职场新人不要太狂妄
“狂”症状一名校名系,谁与争锋!
一般来说,即将踏入社会的莘莘学子意气风发,四年的大学生活为他们构造了坚实的知识结构,也打造了他们由内而外的“狂傲”。然而,社会并不像学校那么简单,你再有学历、再有名校名系的背景,人家也未必买账。走出学府,你才发现山外有山。
例一:小C稳操胜券地参加某跨国公司的人才招聘面试。她,全国名牌大学毕业生、专业成绩出类拔萃、四年学生会主席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一切都足以让她有傲视众人的资本。然而在现场等待口试的间隙,她与身边的对手们聊天,才发现大家其实资历都是相当的,有的学历更高,还有的在形象上占明显优势。于是,小C倒抽冷气,满腹青云之志顿时变成了忐忑不安,“狂”气一泻千里,其面试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狂”症状二 个性独立,拒绝合作!
当今大学生在家里都是备受呵护的独苗,言谈举止直露出年少轻狂,可一到了社会上就显得格格不入。说得时尚一些是“前卫”、“有个性”,其实是自以为是,不堪一击。
例二:一群大学生毕业实习来到某公司,一个平时在学校里默默无闻的同学被指定当了组长,而另一个向来是抛头露面的“红辣椒”反倒成了组员。就这么一丁点儿挫折,“红辣椒”竟承受不了,屋里屋外都是她的刻薄言语。开会时,她不是高唱反调,就是把自己分内的活儿推得干干净净,而对于传真、复印之类的小事又根本不屑。由于她的示范效应,旁人也跟着仿效,互相推诿,似乎谁多干谁吃亏。最后这家公司主管连连叹息: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一点团队精神都没有!
“狂”症状三 越俎代庖,老板靠边!
在企业里,有些人是什么难活儿都不愿意干,最好别人将一切都揽了去,自己坐在那里拿拿工资,分分红利就行;而与此同时,一些“有为青年”总喜欢越俎代庖,样样都要插一手。这种工作热情应该鼓励,但超过了度,好事反而变坏事。
例三:小陈刚毕业就进了一家中型公司,专业对口,收入还过得去,作为技术人员的他也颇受重视。主要还是老板不错,对于年轻人比较宽容,于是小陈就将自己对公司制度的一些看法直截了当地向老板提出。一开始老板很高兴,直夸小陈将公司的事业当作是自己的事业,小陈也便飘飘然地开始狂起来——隔三岔五地向老板汇报个人的想法,甚至还流露出蔑视老板的感觉。时间一长,老板腻烦了,最后胡乱找了个理由把小陈炒了。虽然同事们都感到纳闷,但反过来想想也能理解——老板雇佣你是因为看重你的技术,叫你为他打工,而不是每天让你来说三道四。任何一个老板都讨厌打工者咄咄逼人,威胁自己。
“狂”症状四 心直口快,口无遮拦!
“祸从口出”的古训是没错的。尤其是办公室这样的弹丸之地,总少不了有人喜欢搬弄是非。闲聊归闲聊,有些事情却是尽量需要忌口,比如涉及到上司的隐私、公司正在酝酿的新决策、人事调动等等,私底下交流一下也无妨,但新人们总是口无遮拦地在大庭广众面前高谈阔论,一不小心就跨越了限度。
例四:有一家大公司正在讨论技术革新的方案,老总想听听年轻人的意见,便把才来公司上班一个月的清华大学生李某叫来列席会议。李某因为年少轻狂,口若悬河,在会上不顾一切地阐述个人见解,直指管理层的“失误”,而忽视了整个大氛围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于是,说者无心的一番话,听者却留意了,最后一传十,十传百,李某成了全公司人人皆知的“野心狂”。更可怕的是,传到后来除了他的名字得以保留,其他内容被篡改得一塌糊涂,李某真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
“狂”症状五 频频跳槽,朝三暮四!
人才招聘会的场面是一年比一年火爆,这些都是人才流动的必然现象。但是,也有不少刚毕业的新人自恃能力很高,总觉得现在的工作太屈才,刚踏进单位就计划着跳槽。结果跳来跳去,还是原来的山头最高。
例五:一名文科硕士生在省重点中学任教,晚上、周末还带一群家教生,小日子不算“暴富”,也起码是衣食无忧。可当他见到原来的同学一个个趾高气昂地出入高级写字楼,开着私家车四处风光时,就觉得不爽,于是在刚任教一个学期后就策划着跳槽。他在各大招聘会上钻来钻去,终于在一家小公司找了个助理的工作。但事情没那么简单,他除了要赔偿万元的违约金不算,到了新的岗位,他发现除了公司的门面好看,自己的名片好看之外,不仅累,收入比原来少得多。于是,大跌眼镜的他准备辞职考博。
“狂”症状六 迷信书本,道理至上!
在中学写议论文时就学习“摆事实、讲道理”,但到了大学许多人却习惯于用道理来说明问题,而忽略了“事实”。
于是,我们看到的新人们往往理论一套一套,一接到任务,第一反应就是翻书本、找资料、套规矩、寻求道理。
例六:我们身边常有这样的人,对各种管理条例如数家珍,私下里就连那些领导们也不得不佩服其博闻强记。这类人对于别人的做法,总不以为然,认为凡是不符合MBA经典案例中的解决方式,就会影响管理效率。于是,他们从骨子里无视领导们的“经验式管理”,而将一本本砖头式的书本放在身边,惟书本道理至上,并随时纠正领导们的“错误说法”,弄得大家都尴尬。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在刚毕业的学生身上,他们对于书本无比迷信,以为一书在手,道理在握。殊不知,实际经验加上对书本知识的活学活用,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狂”症状七 单枪匹马,我比你强!
新手进入公司后,由于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都不甚清楚,上司往往会安排一些有工作经验的老职员带领新手实习。但不少对自己专业知识或办事能力十分自信的新手却觉得多此一举。
例七:有些新人,表面上对前辈恭恭敬敬,心里却不以为然——“你们老早过时了,脑筋僵化,没有激情,没有创意,怎能与我相比?”而对于那些一同进来的新手,则更是看着不爽——“我的见识比你广,能力比你强,你跟我一起合作,真是便宜了你!”于是,这类新人总是想方设法找机会单干和炫耀,却不料往往由于工作经验不足,人际关系不通,各种人力和物力资源短缺而搞得一团糟。
“狂”症状八 能说会道,说比做多!
年轻人往往容易将事情看得简单而理想化,以至于碰了壁还莫名其妙。在此告诫那些新人:拥有激情是好的,只是在说话之前要先想想,如果有50%的把握,那就说吧,剩下的50%用你的激情与努力去实践。
例八:有些刚招聘进来的大学生、硕士生,一提到公司的业务拓展,便热血上涌,满腔激情,花一个通宵,罗列了十七八条意见和建议呈报给上司。可一旦要动手实践,却突然成了行动的矮子。比如保险公司推销业务,那些在纸上谈兵的都是大学生,而东奔西跑具体操作的大部分是下岗工人。有一家保险公司测试大学生在工作中的坚韧性,让他们敲门推销保险一周,结果10名大学生8名当逃兵。
“狂”症状九 不屑小事,另起炉灶!
你是否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领导之所以不放手让你单独做大事,是因为他还不能肯定你是否具备这样的实力。有时候,一些精明的主管在提拔你之前往往会用几件小事来考察你的工作作风、办事能力以及是否有眼光。这其中有一个从量变转为质变的过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例九: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某一天,领导把你叫进办公室说,某人那个计划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现在公司派他去外地出差,他手头剩下的那点收尾工作,你来帮他完成吧。这时候,你绝对不能懊丧。其实这是一次小小的测试,你想,一个不屑干小事的人,领导怎会放心把那些大项目单独交给他!所以我们常看到,有些憨厚、不起眼的人突然咸鱼翻身,另起炉灶地独立担任起一个大项目的主管,而那些跳进跳出,什么都不屑的人却一直给人打下手。
“狂”症状十 前卫着装,品位标榜!
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独特的形象,你若想进哪家单位供职,首先要在着装上与该单位的整体形象相符,而不要一味追求“标新立异”。
例十:李剑刚进公司时,特地向亲戚借了2000元钱,从套装、皮鞋、领带,一直到硬邦邦的头发,全副武装“白领派头”。不曾想,领导给他下达的任务是到工地上考察,在漫天铺地的黄沙中还要让他在建筑群里爬上爬下,这西装革履如何招架?还有的新人认为自己很有个性,我前卫我怕谁?在招聘现场,穿吊带裙、沙滩裤,顶着大红大黄色头发前来参加面试的人越来越多,全然不顾身旁的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