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就业 > 就业信息网 > 本地就业专栏 > 本地就业分析

就业指导专刊2011年第5期(总第56期)

发布时间:2014-09-24 来源:本网原创
求职择业:职业规划让你赢在明天
没有定位必会出位
  1707年10月,在英国发生了一件事,当时有一位海军上将克劳斯里·夏威尔爵士,他在地中海打败法国的舰队后,出了地中海后沿经线北行。经过12天的大雾,结果迷失了方向。在一
个依然是大雾弥漫的夜晚,英国几乎损失了整整一支舰队,而且当时并没有发生惨烈的海战。原因是夏威尔爵士把自己在大西洋的位置算错了。他以为舰队在法国西北角不列塔尼半岛外的威珊岛的西边安全海域上,于是勇敢继续北行,却一下子发现英格兰西南海岸外的夕利群岛出现在眼前,他的旗舰撞上了礁石。这支舰队的其余军舰盲目地跟随其后,也一艘接一艘地撞上礁石。结果,四艘军舰和二千多名海军官兵葬身海底,夏威尔也在其中。
  威珊岛与夕利群岛的经度相差1度,东西相距约80公里;估计船速决定经度,估计居然差了80公里!对于当时一个自命不凡的海军强国来说,这一悲剧的确令人难堪。不过,这并不是这位海军上将的疏忽大意,而是由于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缺乏测算经度的能力。虽然经度和纬度的概念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经问世,但是直到1700年,人们尚未发明一种测算经度的准确方法,也就是说在18世纪以前的全部岁月里,那些航行在苍茫大海上的人,无疑都是一群“瞎子”。
  军舰没有定位导航系统而沉没海底,人生不也是如此?如果年轻人没有自己的定位,那你的职业之船也可能会在人生的海洋里沉没。
  每个人都有人生的梦想,梦想就是一个人生的计划,你必须要有非常清楚的定位,否则就会出位。
  所有的人都害怕找不到工作或者失业。其实人永远都不会没有工作,不会失业。因为没有工作时,你的工作就是规划你的职业生涯,首先要“寻找工作”。
  人的一生永远都在工作,只不过在一生中的不同时期,工作会发生变动罢了。如果你在为别人工作,那是你的职业;如果你在求职,求取本身就是你现在的工作。你永远不会没有工作。即使人们可能会称你为“失业者”,你依然有一份每天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的全日制工作。它就是你的职业规划,是你一生中将要从事的其他职业的第一步。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每个人多多少少得称称自己的斤两,并分析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及价值,这一行为,人们将其称为“职业生涯规划”。
  刚刚完成学业的年轻人,总是意气风发、信心百倍地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感觉美好的未来正等着他们。但是面对职业生涯这块空白的画布,你一定踌躇了,一幅好的彩绘,画家掌握先描哪一笔,后描哪一笔是至关重要的,同样,一个成功的人生,先走哪一步,后走哪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你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个人的职业地图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张个人的人生职业地图,它告诉你身处何处?你该朝哪个方向走?怎样走,才是你的人生捷径?地图怎么指引,你就会走出怎样的道路来。
  一个人从寻找第一份工作开始经过一段漫长的经历,一直到成就自己的事业为止,虽然每个人都有其不等的职业高度,但是发展的阶段则是不变的,不同阶段的职业环境,需要有不同的阶段来配合,以符合我们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
  职业指导专家指出,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基本上可分为自我认识、确立目标、择业策略、职业评估四个步骤。
  1、自我认识
  一个人必须充分而且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本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必须对自己本身及所处环境进行深刻的了解,以此作为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及策略的基础。对自我及环境了解得越透彻,越能搞好职业生涯规划。
  2、确立目标
  立定志向可以成为追求成就的推动力,因为确定了目标以后,有助于排除不必要的犹豫,一心一意致力于目标的实现。
  3、择业策略
  这是指为实现职业目标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一般都是具体的,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4、职业评估
  择业策略可以通过工作上及其他方面来评估。评估的结果除了可以用来反馈策略方案是否恰当,作为自我修订的依据外,更可以作为下一轮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参考依据。
  人是会变的,环境也是会经常变化的。在职业生涯的过程中,非常强调每一个人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时时审视内在外在环境的变化,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前进步伐,修正目标,才能成功。
  通过以上职业生涯规划,解决了“我选择干什么”的问题。
  自我认识一定要全面
  在你进行职业规划时,自我认识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能回避缺点和短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参考家庭、同学、朋友、师长、专业咨询机构等第三者的意见,力争对自己有一个真正的、全面的认识。
  你的优势
  你学习了什么?在学习期间,你从专业学习中获取了哪些知识?你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和升华了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努力学好专业课程是职业设计的重要前提。要注意学习、善于学习,同时还要善于归纳和总结,把单纯的知识真正消化为自己的智慧,为自己多准备点后备能源。
  你曾经做过什么?在学校期间担任的学生职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就,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等。你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这样才会使自己的经历有说服力。
  最成功的是什么?在你做过的事情中最成功的是什么?如何成功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譬如坚强、智慧超群,以此作为个人深层次挖掘的动力之源和魅力闪光点,形成职业设计的有力支撑。
  你的弱势
  性格的弱点。人无法避免与生俱来的弱点,这就意味着,你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是你力不能及的。安下心来,跟别人好好聊聊,看看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找出其中的偏差并弥补,这将有助于自我提高。经验或经历中所欠缺的方面。欠缺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还没有认识到或认识到了而一味地不懂装懂。正确的态度是:认真对待,善于发现,努力克服和提高,你可以打出“给我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的旗号。
  自我分析
  我是谁?思考你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及其特征,如儿子、兄长、父亲、科长等,他们的能力如何,个性是什么样的。尽量多地写出各种答案,你将会清楚你承担的责任、角色和个性。想想哪些是暂时的,哪些是永久的,哪些是应该保留的,哪些是必须抛弃或改正的。你也可以到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测试,帮助自己进行分析。
  我在哪里?首先用几分钟时间思考你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画一个图,画出过去也画出未来,仔细考虑,你的人生是什么样的?然后在上面标记出当前你所在的位置。
  我将是什么样子?在职业生涯中,我将完成什么事?有哪些成就?仔细思考,然后写在纸上。
  回到眼前,思考你的职业梦想。想一想你想在工作中得到的特定东西。
梦想从第一份工作开始
  毕业生如何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选择行业:选择具有发展前景并符合自身专业特长的行业。选择就业行业非常重要,需要特别谨慎。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如何。比如现在的能源、环保、生物科技、高科技等都是在未来有非常大发展前景的行业。同时也要考虑到自己所学专业能否与行业相结合,以谋求在自己所学专业上有更大的发展和造诣。
  选择职位:选择有热情和兴趣的职位,选准行业后确定自己要做什么。事实证明第一份工作所从事的职位将影响一生。销售、业务、技术、研发等都是发展方向,每个职位都有其特性,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特性,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找到适合自己,又充满热情与信心的职位,就是好的职位,好职位可以让年轻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如鱼得水,发挥优势,并可谋求更加长远发展。
  1.选择对的公司
  确定行业与职位后,就业要进入公司,选对公司对个人影响深远。如何选择对公司呢?好的公司有以下特征:
  (1)具有卓越的企业文化。好公司有很多标准。其中最根本一条凡是卓越的公司都有卓越不凡的企业文化。只有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公司才能永续经营,才会重视人才,能为员工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我个人认为,衡量企业文化最为重要的标准是以人为本、不断创新、诚信、有远大的目标。
  (2)燃烧工作热情。虽然你选择了当红行业,可如果不是你的兴趣和热情所在,那么也会无法持久,很难取得成功。热情是有成就的前提。所以,一旦选择了某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要吝啬你的热情,尽情燃烧工作热情,收获肯定在不远的地方等你!能人与优秀人才惟一区分就是“热情”。
  能人可以做好许多他会的事情,优秀的人可以做好许多原本他也不会的事情,是热情促使他学习。看能人做事情是放心,看有热情的能人做事情是放心加期待,知识经济时代能人不少,热情却弥足珍贵,可以加速成功。
  2.第一个主管非常重要
  第一个主管能对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好比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因为第一个主管的人品、办事风格、是否会培育教导员工,都将对你以后的工作态度和职业习惯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最好能在初期的面试中尽量多沟通,了解主管的风格和思想。
  3.待遇不是惟一考虑条件
  一个人大学毕业大约22岁,60岁退休,可以工作的时间有将近40年,挣钱的机会其实很多,年轻人不要将待遇作为衡量工作的惟一标准,重要的是看是否有发展前景与学习机会,有热情的投入,为成功的职业道路累积深厚的能量。
  4.不要骑驴找马
  一旦选好了工作,就是对公司有基本的承诺,没有把握在这家公司做足两年,建议在最开始就不要接受。否则不仅伤害公司,也伤害了自己,频繁调换工作实际是为自己未来设置更多的障碍。
  没有忠诚度的员工,任何企业都不会认同,选择空间将越来越小。所以在就业的时候千万不要有骑驴找马的心态,希望年轻人的就业道路越来越宽。
把握人生职涯关键四阶段
人力资源专家建议,职业生涯划分成以下4大重要阶段,处于这4个不同人生阶段,转换工作跑道时必须看重与评估的条件会有所不同,因此一定要谨慎规划。
    
     第一阶段: 25-30岁
    
     约有3-5年工作经验,这个阶段是职场专业技能养成期,也是个人职涯曲线的起始点,蹲马步学功夫是职场基本功。一份工作如果做不到3年,很难从中挖掘出黄金,工作第一年多半停留在半生不熟的摸索期,多是学习处理例行性的固定事务;翌年,待业务范畴逐渐熟稔后,开始回馈企业,创造实际价值;第三年则是从工作中寻求个中乐趣与价值的关键期,应适时为下一阶段职涯储备能量及本钱。
    
     可惜的是,愈来愈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变成“闪跳族”,工作稍有不顺心如意便辞职走人,以为频繁换工作没什么大不了,反正工作机会多的是,但在企业人事主管眼中,他们却已被视为需要特别警戒的人物,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HR会将2年内换3次工作的求职者列入黑名单。
    
     其实,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认真、虚心地向主管学功夫,同时努力适应企业文化和环境。另外,也要深入了解工作所属产业的特性与发展,因此转职要考虑的绝对不是薪水,反而应该去计较能拥有多少学习及成长的机会。
    
     第二阶段: 30-35岁
    
     这个年纪的上班族多半已具备了一定基础的专业能力,接下来必须加强深度及广度,同时要善于管理“人脉存折”,持续累积专业人脉。
    
     另外,这个阶段是职涯成长曲线往上或往下的重要转折点,所以,建议上班族要抽丝剥茧充分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后再考虑转职,多花点心思确认自己的人生跑道,究竟是适合担任专业职务还是从事管理事务?当主管不代表一定比较有前途或薪资待遇比较优越,因为企业的管理工作并不轻松简单,也非人人适任,取决于你是否能带领团队奋勇冲刺,同时又有创新的经济价值,为企业开创新的局面。
    
     第三阶段:35-40岁
    
     此阶段是个人品牌的塑造期,很多企业挖角中层干部时格外喜爱网罗这个年龄层的优秀人才。由于这个阶段的上班族不乏转职跳槽职位自动找上门来的机会,因此经常会忽略全盘且透彻地考虑机会与风险的重要性。
    
     专家特别强调,工作变动前请先确认将来能够拥有多大的发挥舞台,新公司又愿意为你付出多少投资?还有,变动之后是否能对个人品牌和形象产生正面的帮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未来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的机会有多高?
    
     第四阶段:40-50岁
    
     这个阶段转职的风险和难度明显升高,事前准备功课丝毫不得马虎。因为将来可能会成为最接近决策核心的高层管理者,老板的领导与行事风格将对你的工作影响深远,必须探询清楚才能判断自己是否能契合企业文化;再者,企业中是否有与你志同道合、愿意一起打拼的伙伴?因为团队的认同与配合度将左右你是否能大展所长,为老板分忧解难。
    
     机会总给准备好的人。把握好以上4大人生转职阶段,及早为自己的职涯发展进行完美布局,才能愈跳愈高、愈跳愈好。
 
职业测评≠职业规划
职业测评能快速发现个人的特点,对确定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具有指导作用。然而,形形色色的“职业测评”真是 求职 路上的试金石吗?做了职业测试就等于做好了职业规划 吗?
   职业规划 师在咨询中经常发现类似的情况:很多职场人或大学生过分迷信测评,往往在网站上做了一两个测试后,就机械地套用结果,忽略了个人的实际情况,且误认为职业测评就是职业规划 。
  实际上,在职业规划咨询的过程中,测评只是用来了解咨询者的方式或方法,是职业规划中的一项工具,绝不能单凭测试导出的结果当成最终的职业定位。如何选择有效的测评工具、正确理解测评工具的作用以及如何准确解读测评结果,都需要审慎而为。
  测评上说的对不对?
  上海大学财会专业的John因为一直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于是,在求职 时暗下决心:只要不干财务,别的什么工作都行。
  去年九月,John终于拿到了松江一家民营企业做电子商务网络推广专员的Offer.John觉得做这份工作,可以每天泡在网上浏览大量的网站,与不同的人做沟通交流,甚是欢喜,干劲十足。可是几个月后,重复机械式的工作令他很不喜欢,加上工厂在郊区,生活上远不如在学校时便利,而且厂里的年轻人少,工作气氛很沉闷,做了将近一年的John还是交了 辞职信 ,趁着国庆长假去外地痛快地玩了一场。
  玩归玩,迟早要面对现实。工作辞了还得找啊,于是John上各大 招聘 门户网投 简历 。本以为有了一年工作经验的自己应该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 简历 投了几百份,没能等来一个面试 通知。
  “一个月来我投了数百份简历 ,但一点消息都没有。我急得整夜合不上眼,后悔自己不该学人家‘裸辞’。那时忍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一心想要抓住那根救命的稻草,情急之下我花了近千元做了一套职业测评。”沮丧的John对职业规划师说。
  “测评结果说我比较适合从事咨询、教育/ 培训 类的工作,而究竟怎么做、如何找这方面的工作,那个老师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对此我感到很困惑。如果要转行,究竟该怎么转?”迷茫的John来到了向阳职业规划咨询中心,希望能得到帮助。
  职业测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以实现个人的发展成就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管理来实现个人发展愿望。职业规划的三个核心要素是: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一般来说,职业规划中所需要用到的测评内容包括性格、职业取向、潜能、天赋等。职业测评仅是职业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具,但测评绝不能等同于职业规划。
  1、职业测评仅是参考依据
  时下大学生在自己的职业定位及发展目标尚未确定的前提下,求助职业测试来确立定位,甚至单凭测评导出的结果作为自己求职 定位的依据,显然是不够科学的。一般来说,职业测评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手段,分值高表明你在某一领域有较突出倾向,如果在此领域内发展,可能会更容易获得成功。但单凭一项或几项参考依据就给自己定位,而不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环境,就有些悬了。
  2、测评结果需要专家解读
  职业测评并非100%准确,一般来说,测评准确率通常仅为30—40%,而职业测评报告也往往只有较笼统的建议或多条选择,测试者常常无所适从。所以,对测评结果应正确理解,往往要有经验丰富的职业规划师结合每个人不同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行业/职业选择解决方案。只有这样,职业测评才能在实际职业选择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职业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
  John当前最需要解决的是职业定位问题,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职业取向、商业价值以及职业机会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兴趣、特长、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而职业测评是一个快速了解他的工具。
  通过职业规划师与John一对一沟通,结合他重新做测试后的MBIT性格分析及SDS职业倾向测试结果,职业规划师发现John的职业性格测试结果为INFJ,确实是比较典型的咨询师性格特质,喜欢从事创新型的工作,乐于帮助别人成长,工作必须符合个人的价值观。从他的性格方面看,非常匹配咨询方面的工作。
  而John也说:“我认为自己最擅长的就是和别人交流。平时喜欢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拿来和朋友一起分享。我能很好地与别人相处,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上大学时我是班上公认的最佳倾听者。”
  职业规划师在沟通中还发现,John在大二时就加入了一个公益组织,经常去孤儿院为孩子们做义务的学习辅导,且研读了许多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比较了解,参加过培训 师的专业课程,这都是他独特的优势。
  经过长达三小时的深入沟通,在职业规划师的帮助下,John确定了自己的优势,找到了新的职业方向—— 培训 咨询领域的咨询顾问。当前切入点是教育培训和咨询公司两个领域的咨询助理职位,接下来可以利用3—5年时间完成从咨询顾问到咨询师的转变。
  找到了职业方向后的John终于解开了困惑,信心满满。在职业规划师的帮助下,John还制定了周详的行动方案。针对简历投递没效果的问题,职业规划师给出了修改建议。
  不久前,职业规划师对John进行了跟踪回访,咨询结束后的John没再犹豫,锁定了四家求职企业,有针对性地完善并投递了简历,同时,他还参加了“求职就业特训营”,提高了求职 面试 能力。John很开心地致电向阳生涯,他已经拿到了一家培训学校的面试 通知。
  职业规划的目的是实现人适其职,职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终实现“人职匹配”的目的。职业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是通过做一两个职业测评就能完成的。目前,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缺乏自我定位,不了解自己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更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怎样的工作,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也一无所知,所以,在不考虑现实条件及真实需求的情况下盲目求职。毫无目标的求职带来的结果就是不喜欢、不适合、不胜任、频繁跳槽,职业发展极不稳定。光凭一次测评就确定职业定位和规划风险较大,惟有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顺。
 
最佳职业规划时期
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要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规划从读书时就已开始设计,当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时髦的话题,许多大学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是专题报告与讲座,网络上也大肆炒作,一时间职业生涯规划成了大学毕业生最为关注的热点和最时尚的话题。同学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做职业生涯规划了吗?如果回答是No,就会引来一片惋惜和督促声。 
  当然,学生时代的目标规划更接近理想化,此后在各个时期,都在阶段性的做出目标和规划,并且一段比一段更与理想拉开距离,更加接近社会需求和职场实际,因为这时的规划在不断向现实和可行修正。正确分析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及价值,与职场的现状及要求同步与接轨,这一行为,,称之为“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有人将职业生涯比做一次旅行,而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则是旅行中最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也就是前进的指南,旅途的航标。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 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按照长期性、挑战性、清晰性、可行性、适时性、适应性、持续性的原则,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那么,什么时间做职业生涯规划最合适? 
  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为了让你的人生更精彩,最合适的规划时间应是高中时代,因为这时人的个性已基本形成,马上面临的高考是决定一生职业的重要因素,高考实际上就是对未来职业的第一次定位,在职业定位之前,进行相关的测评,然后以此为据,作出职业生涯规划,再根据规划选定高考专业,这是最佳方案。这个方案可使人的一生职业生涯顺风顺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走到某个驿站,回过头来,就会发现,自己所走的职业轨迹是一条直线。否则高考之后再做,就容易在高考时搭错车、跑错路。因为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起步略晚,所以许多人到了大学才做。  
  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大学生应该尽早确立“职业生涯”的概念,进校就想出门事,就业难就早下手,让 职业规划 从大学入校读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四年学习生活同步。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以便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到了大学毕业才不会“临时抱佛脚”,出现就业恐慌。特别是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式,不早下手,就要晚就业。 
  这种提议的直接原因来自市场即用人单位的压力。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上升,此次调查也反映出,在一些工程类专业岗位上,毕业生甚至面临着下岗职工群的竞争。大学生以往的优势正在缩减。据统计:2001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率为30%,约34万人待业;2002年预计37万人待业;2003年52万人待业;2004年为69万人;2005年为79万人,为年年递增趋势。以上是教育部的估算数字,而实际上在2003年6月底,就已有100万毕业生去向未定。  
  青年人的就业困境远不止于大学毕业生,有资料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有1.5亿至2亿富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其中大多数也是20岁到30岁之间的青年。2005年5月《中国首次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青年失业率为9%,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6.1%,有人称这种现象为“20、30新失业现象”。 
  职业生涯规划越早对今后毕业 找工作 越主动,谁的规划作的早,谁毕业时就最先拿到第一桶金。大一时就应做好职业规划 ,最迟大学三年级以前也一定要做完,否则,大四的时候就无法作出下步应聘职位的准备,目前,很多大学生拿着职业顾问为其做的职业生涯规划去应聘,一下就得到 招聘单位的认可。更有很多人,大四的时候就已定好下步职位,一毕业,马上就可按照职业生涯规划去发展,则前途无量。 
  如果不做职业生涯规划就闯入职场,东撞一头,西撞一头,撞赖撞去,等三十来岁的时候,而立之年,难立大业,回头看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轨迹乱七八糟,走的是一条弯来弯去的曲线。有的人甚至走了一个圆圈,饶来饶去又回到20岁时的起步点,而且,再想向前,却步履维艰,无所适从。 
 
四招让一分耕耘有两分收获

前言:说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总会联想到一个形象——老黄牛。有52.69%的人认为耕耘之后必有收获。

    然而一分耕耘,真的有一分收获吗?运动场上,十几年苦练没有得过奖牌的运动员有之;职场上,辛苦工作,却无法提升的白领亦有之;学子求职,做了很多准备,投入了各种培训费用,却还是一份工作也没着落的更有之……种种现象似乎在动摇我们心中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信念。日前,此话题被前程无忧论坛(bbs.51job.com)网友热议,网友“如猪添翼”直接把耕耘与收获比喻成投资与回报,他认为:由于一分耕耘可能会有十分收获,也可能血本无归。投入的资本和预期回报之间的关系并非1+1=2那么简单,在一个全面市场化经济的平台上,资本运作的轨迹常常超越个人的意志,变得无法控制。

    的确,在如今这样一个时代里,如何能让一分耕耘成就一分或是更多收获是件不容易的事。

    秘笈一: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方向现如今,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都抱有侥幸心理,对未来充满迷惑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擅长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不知道自己喜欢从事何种职业;不知道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会朝哪里……这一连串“不知道”都是因为大学生们在迈入社会之前忽略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方向所产生的。除了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有些已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也不曾有过职业规划,这部分人就像职场中的“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撞,撞到一份工作是幸运,撞不倒便只好自认倒霉。 试想,如果有一辆没有方向盘的汽车行驶在职业道路上,驾驶员的操控只能是踩油门和踩刹车,这辆车能到达目的地吗?从上述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比喻中,我们不难理解,没有方向的职场耕耘,是很难收获成功的,更多的结果是失败。所以,要想在职场上,做到一分耕耘有两分收获,首先是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方向。就如无忧论坛上的网友“妲己”所说,“抉择大于努力,选择错了,就算你再付出也是与成功背道而行的。” 方向明确后,并不是万事大吉,前路总有磕磕碰碰,甚至是困难重重。    秘笈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大家都听过由旭日阳刚组合翻唱的《春天里》,不是科班出身的他们,为什么能够站上春晚的舞台?没有受过专业发声训练的他们又为什么可以唱的如此动听?答案是他们对生活总是满含着希望。他们是在用心歌唱,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做自己喜欢的事。职场上也不乏像旭日阳刚组合那样的平凡人,他们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他们更相信,只要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耕耘就一定能有收获。在前程无忧论坛上,网友“蛤十一”在谈到是否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时,回帖道“像我们这样的平凡人,只能辛苦的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为了明天的‘柴米油盐’而努力。也许有一天,一场大病降临在自己头上就此一无所有,正是内心还有一份希望在,我才能把繁重的工作支撑下去。所以,我相信只要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 要想让一分耕耘有两分收获,不仅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还应保持一颗自信的心。网友“智慧之锁”在前程无忧论坛上满怀信心的回帖表示:“在职场上,我相信,同样一件事情,我可以做得比别人更好;在商场上,我也相信,同样一笔生意,我可以做得比别人更好;在技术领域,我也始终相信,使用同样一块芯片,我可以设计出更优秀的作品;我甚至相信,我的下一个设计方案,一定会比现在做得更好!” 无论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蛤十一”还是对工作充满信心的“智慧之锁”,他们都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工作。如果要问,为什么积极向上的心态就一定是一分耕耘有两分收获的秘笈的话,旭日阳刚组合荣登春晚舞台并博得观众掌声的真实事例就是最具说服力的答案。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排解负面情绪并将其转为积极向上的心态呢?第一,坚持适量的运动,让郁闷和悲伤随汗水一起彻底蒸发;第二,经常和朋友外出聚会,向朋友袒露自己的心声,不让自己成为一个装满苦闷的“收纳箱”;第三,多接触大自然,从游山玩水中获取快乐与希望。 如果说明确的方向及积极的心态是基础,那么运气却是耕耘时的“助力剂”。

    秘笈三:耕耘运气,让收获加倍 关于运气这件事,很多平民百姓都会说:“我与运气无关,因为从来不中奖。”实际上职场中的运气也是需要耕耘的。以下几招教你“耕出”职场好运气: ★人走茶不凉 职场有句俗话,三十岁以前靠能力打拼,而三十岁以后靠人脉打拼。职场上的人脉是最珍贵的资源。经常与老同学,前同事,老师,前上司等等保持一定的联系,千万不要离开一个环境就断了所有的联系,我们需要做到人走茶不凉。 ★坚持一些“随手之劳” 工作生活中,总是会有这样的随手之劳:面对空的水桶你是否会更换一下呢?一个人搬不动水桶的话不如叫上也要喝水的同事一起更换吧。乘电梯时看看远处是不是有人正在往电梯方向赶来呢?如果有,请按一下电梯门,说不定你是让别人赶上了一个重要会议。看到同事抱着大包小包的东西,随手帮她开个门吧……世界很大,世界也很小,随手之劳不仅仅是在帮助他人也是在帮助自己。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离职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通常情况下,一份工作的结束,在划上句号的同时,也是另一份新工作的开始。不要因为个人情绪上的不平衡而草率地或是情绪化地对待现有的工作,要知道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开始,能否完美离职也是职业人的一种能力。牛顿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借力并不是件丢脸的事。

    秘笈四:善于借力让收获更丰 先说一个关于世界船王“借力”的故事。世界船王丹尼尔洛维格原是个普通船工,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把一艘老式油轮翻新后,租给一家石油公司,然后靠这艘旧船,从银行贷到了第一笔资金。接着他用这笔资金又买了一艘旧船,并改装成油轮后又租出去。后来他以同样的方法,以第二艘油船作抵押,又从银行贷了一笔款,跟着又买了一艘货船改装成油轮,再租出去,如此反复循环。后来洛维格靠租金还清了贷款,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确立了他在世界上的船王地位。其实说到底,他成功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借石油公司和银行之力,获得了自己利润的成长空间。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需要耕耘的精神,但并不是用蛮力在耕耘。这个世界仅仅凭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想要成功几乎不可能。要善于利用资源。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这或许就是“借力”的真谛所在。 如何善于借力呢?这里需要找到借力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就是别人愿意给你借力的原因。比如上面银行愿意把钱借给船王,是因为跑货船在当时是一项很赚钱的买卖。如同现在的很多投资人,在投钱时会考察赢利性一样。 

    职场上哪些方面可以借力?第一是前辈的职场经验与智慧;第二是亲朋好友熟人的人脉关系;第三是公司品牌知名度;第四当然是金钱;第五是国家或是行业的相关政策利用。成功固然需要脚踏实地地耕耘,但如果我们善于借力,就能少走弯路,让成功的那一刻来的更早,让成功时的收获更多,这是所有人都不会拒绝的。

 
 
职业经理人,不要把你的老板当朋友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们有很多的民营企业家,已经渐渐的感觉到自己的思维和观念滞后于现在的市场环境。也是由于自己多年的苦心经营,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思维上,早已身心疲惫;当初的创业激情已经荡然无存了。已经意识到,要想使企业继续向前发展,必须要借助于‘外脑’的经验和智慧来管理自己的企业。‘外脑’是什么?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是职业经理人。
  
   应该说有了这样的一种思维,是我们一部分民营企业家的一种进步。但是,自己也一定要清楚,聘用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动作可能很容易做到,可以高薪资、高待遇、创造良好的环境……..等等。这些应该说是物质的概念,只要有金钱就可以做到的。最难的应该是你的思维和观念及行为能否跟得上?是否有驾驭的能力?做生意可能首先需要的是‘聪明’,而驾驭人则是需要‘高明’的。从‘聪明’转移到‘高明’这个过程就是对自己驾驭能力的一种挑战。
  
  作为一个能称得上是职业经理人的,他就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之所以是‘职业’的、就是更加‘专业’,他的管理理念应该是更加科学、更加有超前意识。不但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同时也能意识到明天即将发生什么?职业经理人会明白:要想实现自身价值,首先让老板赚到钱、让企业有良好的发展。这一点可能也是职业经理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如果企业真的需要聘用职业经理人,作为老板就要想清楚几个问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第一、但凡是职业经理人,他就是一个有性格的人。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和你以前的观念发生了冲突的时候,你应该如何去面对?第二、但凡是职业经理人,都不是惟命是从的人,绝对不会去做老板的‘影子’,在有些思路上可能敢于和老板说‘不’, 宁可放弃不可屈从。你应该如何去理解?第三、但凡是职业经理人,就一定会触犯你以前的陋习和习惯,你如何去对待?第四、当职业经理人在规范企业管理模式时,触犯了你以前的嫡系或者是亲情的时候,你如何去接受?所有的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必然要发生的。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也要明白:第一、不要简单地去理解老板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话,真正能做到这点的,却是‘凤毛麟角’。用你规范的行为准则、漂亮的数字、成长的业绩、企业发展的速度来体现你的实力。第二、千万不要把老板看成是你的亲密朋友。因为有了雇用的关系,就有了利益的交换。如果没有了利益也就没有了一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个人的感情在利益面前是最脆弱的。其实,经理人和老板之间的关系是‘刺猬原则’,保持彼此不受伤害的距离是最恰当的。第三、不要奢求老板对你的授权。利益永远是权力的杠杆。权力的大小是随着你业绩发展成正比成长的。老板永远是特别现实的。
  
  只要是物质的东西,就可能很容易做到,但是人的思维和习惯的改变,绝对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尤其是在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还没有形成的时期,敢吃‘螃蟹’就已经是进步了.
 
年底三件事,摆好心态最重要
每个在职场上打拼的人都想在新旧年交替的时候有点作为,无论是通过跳槽,换份更好的工作,还是跟领导要求升职加薪,年底年初都是最好的时机,错过了可能又要等一年。所以,不少人都开始打起自己的小算盘,而能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并不是大多数。因此心理医生提醒,职场年底的三件大事无论成与不成,保持平和的心态最重要。
  升了职也需调整心态
  朝阳医院心理门诊的李雯大夫介绍,在心理门诊中,为了这些问题来寻求帮助的白领不在少数。因为不少人对心理门诊仍然存有偏见,大多数人都要藏着掖着,直到自己完全劝解不了自己,已经开始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才想起来看心理医生,这时的病人一般需要用药物控制,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了。
像最近来看门诊的一个小伙子,就是因为升职的压力而出现心理障碍。他以前没当过领导,所以,被升职之后他一直没有自信,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压力很大。由于没经验,自信心受到了很大挫折。
  首先,问题就出现在着装上,以前穿得很随便的他因为升了职,被迫开始西服革履,领导对他的着装也提出了这样那样的建议,让他很不自在。
  另外,平常和自己很和睦的同事和搭档也因为他升职而有些疏远。但他为了不让大家觉得他高高在上,只能委屈自己来迎合别人的爱好。像他换的办公室本来已经很亮了,可为了和大家一样,他也在白天开着灯,结果弄得自己眼睛适应不了。他开始失眠、健忘、头痛、胸闷、心慌,只能来心理门诊求治。
跳槽之前要摆正心态
  李雯大夫介绍,一般职场中的人在年底或多或少心理上都会受到一些冲击。有的是因为现在的工作不能让他们满意,逃避目前比较紧张的人际关系,或是缓解自己承受不了的压力,希望换个地方。
  其实,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做法,跳槽是一种有利有弊的行为。新的地方可能好,可是,主观和客观之间也是有距离的。如果在换了工作后也不能如愿以偿的话,负面情绪容易累积,开始自责、后悔,甚至出现抑郁的倾向。所以医生提醒,在跳槽之前要把心态摆正。既不要轻举妄动,也不要在跳了之后受到挫折就妄自菲薄。如果心理准备不够充分,老的问题在新地方仍然会出现。
学会自己化解压力
  心理医生能提供的心理调试方法主要是为寻求心理帮助的人分析他自己的情况,针对问题帮他跳出自己固有的小圈子,或是教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接受现实,进行心理上的安慰。但经常处于各种压力之下的白领,也应该掌握一些化解压力的办法,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升职和加薪是每个白领都希望在年底得到的成果,这不仅是自己的成绩,也是领导对你工作的肯定。但是,对这些待遇的期望值能否实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可结果是双方双向选择的。即使被升职和加薪的人不是你,也要有化解压力的能力。其实压力不是件坏事,由压力产生的紧张和目标没有达到的失落感也不一定是负面的情绪。
  有了这些情绪人们才能有动力让自己继续努力,越不满足现状才能争取到成功,这都是很多见的情绪。由这些情绪引发的失眠、焦虑等在短期内都不是病,可以用深呼吸三次来作为平静、放松的方法,学习让头脑中一片空白,才能回归心理的平衡。
平复心情小技巧
  1、认识到每件事都比自己预期到来的时间要长。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事,压力自然会消减。
  2、不要将工作情绪带到家里。更不要喋喋不休地向家人倾诉自己在工作上的烦恼,以免使家人感染自己的坏心情,破坏家庭平静安宁的气氛。
  3、泡个热水澡。水温要比体温高一点,泡上15分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松弛。
  4、给你必须要做的事排个次序。去掉那些对生活无关紧要的事,尽可能地选择去做那些能给自己带来最大欢乐的事。
 
7招帮你实现高管梦
你会梦想自己有朝一日坐上高管的位置吗?现在就开始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吧。以下是帮助你起步的七条建议:
  ●积累多方面经验
  不要仅仅局限于你的工作、角色,甚至你所从事的领域——在一段时间内尝试至少做两种或三种不同的工作。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和招聘人员在招聘高管时,特别看重那些具有多方面工作经验的人。甚至在不同的城市或国家工作做过也会被考虑在内,因为它可以表明你的适应能力。
  ●有所专长
  这一点听起来可能和上面提到的内容有些矛盾,但是专家表示,在理想情况下你至少应该成为某一个岗位上的专家。那对你赢得同事和下级的尊重有帮助。
  广泛地接触不同的工作非常重要,但与此同时,在某一个领域具有专业技能才是关键。所以,如果你是一位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那么就要一直从事那个领域的工作,直到你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或者权威。
●继续深造
  接受在职教育能够帮助你的事业取得进步。学习的内容取决于你希望实现的目标。
  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就是报名参加行政或全职管理项目的学习,从而了解经营策略、企业发展等知识。要不然,你可以参加领导力发展或者人员管理的专业课程,这都是一名高管必须具备的技能。
  ●勇于冒险
  被大人物注意到的一个简单办法就是勇于承担有难度的项目。也许公司正在物色人选在一座偏远的小城启动一项新的计划,或者你打破常规想到了一个可以提高团队生产力的好主意。
  那就去努力争取吧。你需要承担可能的风险。当然,那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你的生活可能会不尽如人意或者过得非常辛苦,但是回报也可能是非常丰厚的。
●加入新兴企业
  如果你现在的公司无法让你大胆尝试新的东西,那么你最好的选择可能是加入一家新兴企业。这是一种冒险的极端情况,因为它可能意味着你的工资会有所降低(如果你还能领到工资的话),而且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它却是在短时期内了解企业运行、人员管理和其他一些事情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与时俱进
  要想当上高管,你需要了解很多关于你所从事的行业乃至相关行业正在发生的事情。
  国际管理学院的卡尔拉教授表示,如今,很多工作都变成了知识驱动型。他注意到现在的制造业高度依赖正在日新月异发展的技术。一个跟不上时代的管理人员几乎没有可能坐上高管的位置。
  你还需要了解世界上从全球经济到货币政策等更广范围内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当你所在的公司拥有国际业务的话。
  ●建立社交网路
  不论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建立社交网络都是事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对于通常不公开对外打出广告的高层职务,情况更是如此。如果你认识合适的人,而且认识足够多这样合适的人,那么当有空缺职位出现的时候,你就会更加轻松地获悉了。
 
谦恭好学 和而不同
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在每个职场人心中大都有一个“职场权威”的存在。他或许是老板、上司、领导,或许是业内的前辈和专家。事实上,你与职场权威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你的发展空间和人际模式,是选择挑战还是与他们和平共处?是刻意逢迎还是敬而远之?本期请来专家为您支招。
    小测试:
    你对职场权威感到恐惧吗?
    无论是在面对手握生死大权的顶头上司,还是与自己休戚与共的部门负责人时,每个人的心理感受和应对模式都有所不同。
    提起你心目中的权威,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可以尝试在30秒钟之内写出10个形容词来形容你心目中的权威,完全凭借第一印象或反应。如果在你所描绘的10个形容词中褒义占多数,则证明此权威能使你信任和给你力量,你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是积极向上的,而且在内心会努力让自己向权威靠拢。
    相反的,如果负面词汇占了绝大多数,此权威于你而言则可能成为令人焦虑甚至恐惧的代名词,你的下意识应对便是消极躲避或自我嘲讽,对于自我提升也采取了无所谓的态度。
    从每个人对权威的描述中,往往反映了当事人面对权威的心理定势。“你强我弱”属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定势,因此很多人都会有此想法,然而若无法跨越自我保护的阶段,个人的发展空间就注定会受到限制。
   困惑一:
    职场新人如何面对职场权威?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权威们总是具备一定的威慑力,如同条件反射,一遇到权威就开始思维堵塞。
    今年刚毕业、在日用品公司任职的Sharon,由于性格内向在大学期间便很少参加社团活动,也甚少与师长或前辈打交道,没想到工作后所在的策划部门却需要员工与上级进行“思想碰撞”。依靠邮件来进行沟通时,Sharon完全没有问题,可一旦要直接向上级表述或争辩自己的观点时,她便开始紧张得手心出汗,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
    “他的气场很强大,不但做事雷厉风行,连思维也敏捷得令人钦佩。”她说道。因此,部门每周一次的“头脑风暴”对于别人来说或许是自我表现的最佳时机,对于Sharon来说却是煎熬。因为她清楚知道无论有多少创意和想法都是徒劳,在如此强悍的权威面前,自己只能成为一名沉默者。
    顾问解惑:遇到权威应“和而不同”
    柏明顿管理咨询集团的资深顾问王伟栋对记者说:“‘职场权威’既包括专业知识、经验,也包括地位和权力。作为新人首先要理解权威的内涵,才能采用不同的态度来应对。”
    由于职场权威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面对他们时要抱着学习的心态。
    至于地位和权力,保持必要的尊重和一般的职业规则即可,不必被吓倒。而最重要的是尽快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与权威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
    小贴士:
    用谦卑的态度打动他。职场新人不论在工作还是日常交往中,应保持必要的礼仪。另外,可以寻找合适的场合请教一些工作上的疑惑,请教后要表现出感激。
    用富有激情的工作干劲感染他。应抱着尽善尽美的心态来完成每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来获得权威的认可,这样可有机会在知识经验上获得指导,也才能快速地崭露头角。
    用“无所畏惧”的精神超越他。做好基础性工作并不代表你有资格超越权威,而是要敢于承担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用尽全力去拼搏。
    困惑二:
    男下属如何与女性权威相处?
    “我是个男人,在以前的公司面对男性权威时完全没有问题,不但能轻松应对,还能适时辩驳。没想到转了新公司之后,直属上司是个年纪比我大了一截的女士,能力很强也很严厉,不知为何每次见到她我都想躲,情不自禁就会感到紧张和不自然。”今年27岁、在营销部门工作的方昊苦恼地说道。和他一样,许多男下属在面对女性权威时都有这样的困惑,尤其对于一些年轻的男下属来说,由于很容易对较为年长的女性权威产生“原生权威”的感觉,因此见到她们,就会映射到最早给自己带来权威印象的人,例如父母或老师,从而情绪就会变得较为敏感。
    方昊说,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他便会想方设法减少和权威的接触,虽然知道这样不利于工作和个人发展,但他却始终无法排除在面对权威时的心理焦虑。
    顾问解惑:
    掌握与“她”相处的艺术
    王伟栋认为,如果与女性权威出现类似“原生权威”的问题,首先要通过调节和权威的关系,来淡化自己的敏感心态。与女性权威相处时需要注意:平时要表现得比较尊重,说话也要讲究艺术。在工作上少顶撞她们,当她们发火时,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当她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应主动去安慰和帮助她们,而在更高级领导面前,应尽量去赞美她们。
   小贴士
    。避其锋芒。女性职场权威相比于男性,更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权威,因此会表现得比较强势,对下属会比较严格,且容易发怒,这时尽量多听从,少说话。
    。审时度势。不必被骂完后像小女生一样躲在背后生气,而是要待其平静之后再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这时她会较易接受。
    。刚柔相济。在有些场合需要表现出自己的“阳刚”之气,体现男性气概。在内外部沟通中要表现得积极主动,勇于出面尝试解决部门难题,表现出独当一面的气势。
   困惑三:
   如何挑战职场权威?
    在职场权威面前,不是每个人都会选择“退缩”或“逃避”,还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拥有自己强烈的个性和观点,从不满足于服从,也不愿为了权威而委屈自己。
    毕业五年,已跳槽三次的聂臻向记者坦言,就是因为自己过于好强的个性,导致他在每间公司都待不久,有时是因为自己无法对上级的观点妥协而主动请辞,有一次,就是因为与上级发生冲撞时态度过于激烈,而被“请”出了公司。“我不认为权威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很多时候他们的观点也存在问题,只是很多人出于自保而选择视而不见。”他说。可是话又说回来,对于聂臻来说,公然去挑战权威的后果,不知为何总是很严重。
    顾问解惑:
    抓住权威弱点适时“出击”
    要想“挑战”职场权威,就要先了解权威身上的弱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落个“鸡蛋碰石头”的下场。王伟栋说,权威身上的弱点其实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惯性思维上,对待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慢,一般都有抵触心情。因此,在遇到变革和新情况时,便是挑战权威的最好机会。
    然而,他也强调,“挑战”不是决斗,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要记住的是,职场权威不会因为你的一两次挑战而退缩,因此必须要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做长期挑战的准备。
   小贴士
    。选择适合的方式。如采用委婉、请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质疑,不能让他们产生一种被挑战的感觉,否则很容易激怒他们。
    。“挑战”前做好准备工作,不然很容易被一句话驳回。最好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事做交流,确认可行性。如果“挑战”不成,而又造成了坏印象,对自己职业发展将不利。
    当你是职场权威该怎么办?
    你的心中也许会有一个或多个职场权威,反过来,你也可能成为别人心目中的“权威”。如果成为职场权威,应怎样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应怎么处理与下属的关系?
    王伟栋认为,作为职场权威,不能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得盛气凌人、高人一等,而是在工作以外的其他场合尽量少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淡化等级观念,在知识共享上要表现得积极主动,不怕自己的专业技能被别人“偷”走,而是要有这样的观念:“教会了徒弟师傅才能吃得更好。”
    职场权威和下属的理想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在工作上要做“良师”,在生活中充当“益友”。
    因为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职场权威有义务指导新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处理好各种关系,甚至包括私人关系,最终目标是不影响新人工作及职业发展。真正做到用人格魅力,而不是用权力和地位来让新人折服。
 
 
如何对待年底职业疲劳症
“最近觉得好累!”“工作怎么这么多,没完没了!”“我以前很喜欢这份工作,可是现在,越做越没劲!”接近年底,这类埋怨之声并不少见,甚至我们自己也是其中的抱怨者。工作的应接不暇,令心理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是否真的适合做这一行?
  国内一人力资源服务商发布的万人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人薪水低于前一年同期,近80%的职场人感到精神紧张和压力,三分之二的职场人感到压抑,超过70%的职场人对工作产生倦怠,表示“不喜欢现在的工作”。
  不过,人力资源专家就提醒:这并不一定是需要重新择业的职业倦怠,而是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年底工作量激增,悄然来袭的“职业疲劳”!
  职业疲劳VS职业倦怠
  关于职业倦怠问题,近年一直备受关注。职业倦怠又叫做“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职场人士工作了3-5年,通常是职业倦怠的爆发期。
  而职业疲劳职场人员在工作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疲惫、能量被掏空的感觉,更有甚者,还会感觉职业枯竭,工作麻木,再也激不起一丝涟漪。据调查,从行业来看,白领、教师、医生以及媒体从业者的患病率比较高;
  从个性角度讲,具有敢于冒险和迎接挑战、独立性强,并且不容许自己或他人失败等人格特征的人也容易陷入职业疲劳。它具有阶段性、周期性的倦怠,最明显的症状之一,是对工作实行“拖”字诀,拖拖拉拉就是不想完成。
  单看这样的定义,是不是难以区分?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陈宁解释,可以从两者的调节方式上去看。疲劳是可以通过休整、读书充电、放松身心来调节恢复的,闯过“年关”,工作热情就可以复活;倦怠是个更大范围上的概念,不是放松就可以重拾激情的,心理倦怠多于身体疲劳,往往需要自我判断,审慎考虑是否需要另行择业。
  疲劳的你,倒在何方?
  职业疲劳周期和人的生命周期一样,有一 [粗体] 定规律可循。对任何一个从业人员来说,到了一定的时间它是必然要以一种固定的形式出现。我们到底为什么如此疲劳?人力资源专家对产生原因做了一个归纳,我们可以自我审视一番。
  主观原因
  重大的挫折、打击或挫折打击的长期叠加
  工作的不顺利,会不断给人不同程度的挫折和打击,令人怀疑自身的能力,自信逐渐降低,并且不断为自己的失败和工作不力找借口。
  攀比心态作怪
  工作时间长了,同行之间的交流、对比也会增加,见到同行职高薪厚,失了平常心,抱怨越来越多,心态逐渐由波动发展到失衡。
  工作多年,进步不大以前业绩优秀的职员,面对公司(社会)和家庭的多重压力难以调整。
  客观原因
  重复的工作内容
  重复劳动在内容上缺乏新意,随着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已取得的成绩已不再兴奋。但企业不断发展,对职员的要求会不断提高,缺少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职员缺乏提升专业水平的动力。
  操作、管理上的负面因素长期存在和一些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由于沟通、理解以及思想工作的不畅、不到位,从业人员逐渐认为公司的制度不利自己的发展,部门领导的某些处事原则、行为作风使自己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差,而且看不到有改善的迹象。这样的管理会让职员对企业、部门、领导的信赖度逐渐降低,从而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
  工作要求提升
  职场人士凭原来的技能和付出,越来越难以满足和完成新的工作要求和更高的业绩目标,而导致对工作失去信心,产生麻木的工作态度。
  四招赶跑职业疲劳
  职业疲劳,一方面是来自于自我内部压力的疲劳,另一方面,如果长期从事自己能力过剩的工作,也会使人心生厌倦。而到了年底是最容易产生职业疲劳感的时期。人力资源专家建议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做一些调整。
  职业目标要合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工作的年限、工作的能力、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对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多方支持很重要。多与人交流沟通,多和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的人相处,有一个固定的“亲友圈”,可以帮助自己跳出困境,以饱满的姿态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去。
  提升综合能力。针对自己的岗位要求及任职资格,有效加强自己的综合能力,增强自己的职业含金量,是突破瓶颈的最终方式和手段。
  认识“职业发展规划不会一次完成”。我们的无力感,通常来自于我们总是希望一步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而事实上,职业规划并非一次就能完成。我们要改变对规划的看法,把它看做经营自己未来的一项长期的战略工作。
  职业疲劳主要是身体上的疲累,当你对工作产生疲劳感时,应该静下来思考自己擅长什么,期望得到什么,工作没做好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方向偏差。在生活中多培养其他兴趣,有业余爱好作为“第二职业”,更能激发个人的潜力,重拾自信,将延缓自己的职业寿命。
  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申请休息几天,多跟朋友和家人共度快乐时光,或者多做运动,锻炼身体,对放松身心、调整心态更有益处。当然,作为企业,也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刺激不同员工的工作动力。
 
 
新一年职场须有新计划
每一年的祝贺语和挥春都是大同小异,单是这几天“恭喜发财”的恭贺语,已经不绝于耳。来到新的一年,你有信心大赚吗?
   互相祝贺 带动士气
    新年见面,不管在什么场合,都会互相祝贺一番。今年职场中人更要加把劲,互相祝贺新一年事事顺境。希望在互相感染下,能令工作间产生一股正能量,以积极向上的气氛迎接新的一年。
    今年大家可能最怕听到贺词是“财源广进”,因为“财源”和“裁员”谐音,令职场中人听起来,总有一点心跳加速的感觉。新年的祝福很讲究意头,所以可考虑避免使用这个贺词。不过,财源能否广进,最终还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另外,当你祝贺别人“恭喜发财”、“生意兴隆”的时候,不妨认真地想想,今年可以有什么发财大计呢?如果真心想发财的话,就要用心计划一下,否则变成了“空口讲白话”,今年也别想有什么收获了。当别人问你今年有什么计划时,你又会如何回应呢?如果你一时回答不来,那证明你仍然未有周详计划。
    订立目标 努力向前
    不管是老板抑或打工仔,新的一年当然要有新的目标。今年虽然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但大家仍然要生活,仍然要四出拜年,可见许多生活的环节是不可避免的。职场之中亦一样,不管环境是好是坏,也要一样的用心工作,努力不懈,甚至因为环境的变化,令自己加倍发奋工作。
    新一年新计划,不管自己的计划多难实现,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目标,切勿人云亦云。许多时祝贺的说话只是随口说说,而欠缺具体的行动配合,例如你想“身体健康”,那么未来的日子你会否戒除不良的饮食习惯?你会如何抽时间做运动?在繁重的工作中,你又如何分配时间呢?
很多人都会希望“升职加薪”,那便要考虑如何在目前的工作上做得更出色。有人认为要加薪就要先“加辛”,所以大家要问问自己有否“加辛”的准备。另外,新的一年需要学习哪些专门学问、提升自己哪方面的技能等,都需要慎重的计划。职场中人要记得一点,虽然新一年也许会比之前辛苦,但却是为实践升职加薪做好准备的时机。
 
 
盘点年薪超10万的赚钱职业
最近有报道,年入十万的白领一年纳税将近一万,尤其是个税上缴的比例较大。有专家呼吁减税,并且国家也将逐渐将税收改革提上日程。
  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年薪超过十万的白领工作有哪些。
  3G工程师
  基本年薪15万元至20万元
  据计世资讯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至20万元。
  网络媒体人才
  年收入在10万元至12万元
  目前,类似于在新浪和搜狐的网络编辑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在8000元至10000元。“相信4年之后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新浪网一位从业者对自己的行业很有信心。据预测,年收入应在10万元至12万元。
  物流师
  现在1年就能挣10万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的培训。据相关人士透露,壳牌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在一年之后还会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现在一年就能挣个7万元至10万元,估计4年之后只会多不会少,因为能源越来越紧俏。”该人士表示。
  统集成工程师
  估计年收入10万至20万元
  一名刚刚毕业,毫无经验的大学生应聘系统集成工程师之后的薪金是年薪8万元,这是记者从智联招聘网获得的消息。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于行业的应用,再到对业务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据招聘网站人士预测,系统集成工程师在未来的年薪估计会在10万元至20万元。
  报关员
  年挣10万元很轻松
  “入世”后,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使得对报关员的需求增加。据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网显示的资料,报关员目前的收入每月在5000元至8000元之间,目前在贸易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报关员月薪都在七八千元。未来几年内,就业市场对报关员的需求将有数十倍的增长。报关员的工资涨幅一般在年10%-20%,到那时一年挣个10万元几乎不是问题。
  中西医师/医药销售
  年收入至少应在6万元左右
  “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进入医院,急救医生、产科医生、妇科医生、眼科医生、儿科医生及牙医和理疗医师都将十分吃香;二是进入医药生产流通企业;三是继续深造。”中华英才网校园部总监孙卓表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越老越值钱,目前的医药行业月薪水平在3000元到5000元,相信4年之后会有一个更好的薪金水平。据预测,年收入至少应在6万元左右。
  注册会计师
  年收入将在10万元左右
  根据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至少急需35万名注册会计师,而目前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只有8万人左右,其中被国际认可的不足15%。每年包括德勤、毕博在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会在高校招收毕业生,专业涵盖统计、法律、数学等。而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应届毕业生月薪大都在五六千元,再加上每年丰厚的奖金,收入会超过10万元。
 
让老板挺你宠你的必备绝招
与老板的距离多远,才算安全
  美国房产大亨川普在电视节目“The Apprentice”里曾一手捧红一名36岁叫Carolyn的女性,她原本只是川普旗下一名高尔夫俱乐部的经理,但自从被老板捧红有了全国知名度后,Carolyn的对外事务变多了,就在她还陶醉于纽约上流社会的名利浮华之时,川普一天突然对她说:“You are Fired!”自认完全没做错事的Carolyn无法接受这种下场,但其实她的其他同事都心里有数:Carolyn的野心太大了,老板川普喜欢本事大的员工,但可不喜欢野心大又动作大的员工。而川普另一位年过七旬的高阶主管George Ross,即使名气也大,但他谨守员工本分,与老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他对老板的私生活只听不说,而对自己的私领域也透露不多,至今为止他仍与川普维持良好的主雇关系。见过大风大浪的George Ross自然明白保持安全距离是每一位爱将必修的功课。
  再来说说魏忠贤这号人物,中国的太监应该是最能体会何谓“伴君如伴虎”了,原本魏忠贤只是个厨师,自从得了熹宗的宠爱后,居然以九千岁自居。只不过,嚣张的魏忠贤早就被继位者崇祯视为欲除之而后快的人选。因此,一向不知轻重、不守君臣之礼的魏忠贤在改朝换代后立即被逐出朝廷。
  认识悬崖理论
  李敖曾经提过悬崖理论,假设有一天你到郊区散心,走着走着突然看见前面写着“小心悬崖”的警告牌,大片自然美景在前,请问你会走到悬崖边探探,或是就此留步?
  一般人因为恐惧,怕摔下去,到了悬崖边缘之前,自然会向后退几步。其实即使真正走到最后一步时,也不会掉下去,但是人会很紧张,所以下意识地保留一点安全距离,向后退几步,这就是李敖口中的悬崖理论。他指的是一般人心中都先有一个标准,向后退几步,表示更安全。换句话说,我们心里面所设的这个安全距离的标准要比实际的危险评估还要更严、更紧、更退缩。
  与老板一起逛街,好吗?
  如果女老板邀女下属下班后一起逛街购物时,请问这位下属该不该答应?我的朋友安妮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职场人的烦恼来源之一就是不知如何保持与老板的距离,我的友人安妮与她的老板和谐共事快20年了,她说她的工作分为做与不做两种。要做的有:
  成为老板的化身,替她分忧解劳。
  帮老板处理危机的高手。
  永远站在第一线,做老板的盾牌。
  迎合老板的行事风格。
  明确了解老板的企图和想法。
  而不做的有:
  工作场合要守住下属本分,私下场合更要与老板保持一点安全距离。
  距离太近,容易会错意。
  适时提出建言。
  不被老板看透自己。
  切记小鬼难缠!小心其他同事借机挑拨关系。
  老板吐苦水、道心事时,保持被动冷静,切勿主动迎合,老板不是值得倾诉私事的对象。一旦老板探询你的私领域,必须把握“让他知道也无妨,但无法与老板分享的事情绝口不说”的原则。
  永远不要与老板有金钱上的借贷往来。
  女同事避免与男老板有情感纠葛。
  那么到底安妮是否应该陪女老板一起逛街购物呢?答案为否。安妮说,陪同逛街购物并不属于要做的范围之内,女老板纯粹是为了打发休闲时间,可是对于安妮来说她则必须时时维持上班时下对上的态度。再者,老板一旦购物时征求安妮的意见,例如,衣服的样式、价格等,很容易触及个人的审美观与消费的价值观。稍一不慎,容易伤及个人内心感受。因此,安妮属于那种宁可撒个小谎,也绝对不与老板一起逛街购物的下属。
时刻尊敬,小心为上
  每位老板有不同的风格,学会观察主管的风格差异,用对方较能接受的沟通方式与之互动。你的老板属于哪一型呢?面对权威型的老板与表现欲很强的老板,一定要谨守安全距离。静芬是我一位在广告创意公司工作的朋友,她的老板就是既权威又好表现,尽管嘴里常说:“广告人,千万别拘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有一回女同事批评了一下老板的新发型,结果那位女同事当月被老板借机修理了一番。无论老板是哪一型,充分的尊重与适当的距离是最好的保命平安符。
  当然,如果真侵犯了老板的安全距离,那么装疯、装傻、装病是救命绝招。例如,朱元璋一度要杀御史袁凯,袁凯听说后立刻装疯。朱元璋派人去召他回廷,袁凯急得趴在篱笆边吃狗大便,朱元璋自此确认袁凯真的疯了,放他一马。其实,听说袁凯吃的狗屎是用人吃的面拌砂糖假造出来的。
  你应该知道的信任模块
  平时增加与老板之间的信任是个重要的课题。有研究(Dorsch, Swanson& Kelly,1988)认为,信任在发展高质量的关系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主雇或两者之间具有强烈的信任知觉时,才会持续发展长期的关系。员工获得老板的信任,其来源有三:1.才能,2.善心,3.正直。有研究(Mayer, Davis & Schoorman,1995)更进一步说,信任就是一种风险承担的行为,当信任者对被信任者采取信任的态度时,其实已经承担了可能受伤害的风险。信任者会经由信任导致的结果,更新其对被信任者的能力、慈悲心与正直的认知,从而直接影响到下一次相互信任的行为。信任者对被信任者往往会因任何一个变因就重新评估与判断,员工一旦做出损及老板信任感的事情来,老板心中对员工的信任模块就会立即转动改变。换句话说,信任是一个不断回馈与修正的回路。如下图:
  知觉风险
  才能
  善心信任风险成果
  正直
  信任者的信任倾向
  人际距离的黄金准则
  人际传播学中,曾提到四种与周遭环境保持安全舒适关系的人际距离,而它也是一种心理距离:
  公众距离350厘米以上,例如,看表演、上课。
  社会距离120~350厘米之间,例如,谈公事。
  个人距离50~120厘米之间,例如,与亲朋好友聊天的距离。
  亲密距离30厘米以内,例如,与亲密的伴侣亲密接触的距离。
  你认为与老板的人际距离应该是在哪个阶段呢?如果选的是3或4,那么将带来压迫感;如果选的是1,那么带来的是疏离感;维持在2与3之间,也就是50至350厘米之间视情况拿捏,将可兼顾亲切感和权威感。老板也有动物本性,一旦地盘被侵入,基于自我防卫的本能,便会立刻将自我武装起来。有句话说:“伤你最深的人,往往也是最亲的人。”如何避免平日声称情同一家人的老板上司们翻脸比翻书还快?善用这个人际距离的艺术,可帮助你掌握老板的心理安全系数。有时候,我们需要在生活里留下一点空隙,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与前车保持一点车距,可以随时缓冲一下自己的安全位置,避免追撞,进退有据。
逆境加薪不是梦
  我美国一位好友周先生跟我诉苦说,他一年前好不容易申请进了加州某大学当职员,不料半年后就被通知全加州公职人员最起码减薪5%,而且资历浅的还可能被裁员。但另一位也在美国的朋友欧阳先生非但没减薪,还加了薪。他凭什么命运大不同呢?
  据调查,当经济未复苏前,有近40%白领阶层不敢向上司提加薪,20%虽然还是会提加薪,但是会降低加薪的幅度。至于剩下的30%多则表示“逆境加薪这事儿想都不敢想”。是的,别人都要失业了,你还提加薪吗?但如果你的工作表现真不错,逆境加薪难道是难圆的梦吗?
  有位在外企工作的高级专业经理人跟我分享:“现在没有任何事是永恒的,尽管当失业率飙高导致有近90%的人无法加薪,但如果你值得老板为你加薪,你就要试试看。”有人说加薪与被裁员的距离只有0.01毫米,而且“危机就是机会!关键是你有没有让老板觉得值回票价。”所谓的值回票价指的是你有没有以下这几项克敌制胜的条件:
  能帮人赚钱的态度香港首富李嘉诚14岁当起茶楼跑堂,替客人倒茶时懂得察言观色,他能记住客人的爱好,喜欢喝什么茶,对客人的习惯了如指掌,间接帮老板做起了公关。眼看客人都喜欢李嘉诚这小伙子,老板为了留住能招财的员工,也就不断替李嘉诚加薪。
  能吸金的魅力梅贞是一位年约40岁的职场女性,她每一份工作都是大公司,上周她又被高薪挖角了。我始终不明白只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她如何能步步高升,上周和她喝了下午茶被她那闪灵动人的眼神“电”到了之后,我才明白什么叫做“想当富翁靠胆识,想当富婆靠魅力”。谈不上漂亮的梅贞浑身充满活力、勇于冒险、人际关系好,是一位能勾勒梦想的人。每位大老板一听完她的简报后,几乎都认为她能帮助开拓事业、发财致富。所以说,会写案子的人还必须懂得介绍、推销。经济形势越不好,老板越需要这种能“拐”来客户、能吸金的人才。
  非常想赚钱的人在国内广开茶叶店的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多年前曾经一度因股灾而面临破产,但他天天充满干劲、非常想赚钱。他表示自己不要只会在知识的象牙塔里做白日梦的书呆子,他喜欢的员工也是拥有强烈赚钱欲望的人,因为他坚信充满斗志的人能替人赚钱。
  时时喜乐、笑口常开的人某家大饭店针对门房警卫进行裁员,出人意表的是,资深的人反而被裁了,而一位仅来半年的菜鸟反而被留下了。这位菜鸟有一个本事,那就是除了睡觉时间之外,时时笑口常开以及90度的鞠躬。你应该没听说过连当个门房警卫还能被挖角的吧?可听说就有好几位到饭店吃饭的大老板见了他都想挖角。结果,饭店老总破例给这位菜鸟警卫加薪留人。老板们相信,笑口常开的人肯定和钱有缘。
  能动、静投资自己的人理财专家们说投资属于动,储蓄是静,所以现代人要懂得动静皆宜,才能致富。经济不景气时,奉劝职场人最好要动起来,投资自己,再去进修第二或第三专长,开头提到的朋友欧阳先生就是因为晚上进修拿了一个心理咨询的证书,被老板升为项目经理,也加了薪资。
  能激励老板的人我们听过激励员工,很少谈到激励老板。小米是一家鞋店的员工,前一阵子不景气时,半天都没有一个顾客。其他柜台的店员都闲到发慌,只有小米不停地整理鞋子。一天鞋店老板看到这景象,私下问小米:“没客人来,你怎么不休息一下呢?”小米答说:“我不希望客人来时,看到我是懒洋洋的,我上班时间就应该替随时可能进来的顾客忙碌着,即使没有客人,也要随时有精神地站着。”让自己保持忙碌、主动是小米给予老板的印象,也大大激励了原本生意差心情欠佳的老板。三个月后,老板主动发给小米优秀员工绩效奖金。
  加薪与不加薪,职场人该如何面对呢?建议年资三年以下的人尽量不以薪水来考虑,应该考虑的是未来在公司内的成长空间。年资深的可多留意市场趋势,等经济复苏之后,你将来的薪水有可能翻倍成长。
  薪水这事,不仅对员工重要,对老板也很重要,因为从公司发展的角度来看,合理的薪水是留住员工的手段之一,薪水影响员工的忠诚度,给员工多少薪水也代表公司对员工的重视程度。例如,美国即使经济极差,但还是有公司款待员工到高级的餐厅享受豪华音乐午餐会,以往半年都订不到的餐厅,现在反而是让顾客员工享受六星级服务的大好机会。对老板们来说,逆境来临时,鼓舞员工士气也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毕竟,双赢对老板和员工来说,才能做到宾主关系长长久久。
  该不该跟着直属上司跳槽去?
  调查显示,每年农历年后大约有53%的职场人有主动跳槽的动机,如果加上考虑跟着直属上司跳槽的,那么比率可能更高。一般人在被挖角时,容易犯“过度理想化新职务”的毛病,而上司说服你跳槽,则容易陷入人情压力的困扰。
  决定是否跟着上司跳槽前,一定要认清自己想跳槽的原因是什么。是眼前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产业前景看好,外界频频招手?工作太过稳定,以致感到无聊?有些上司看上的是你的关键技术与优势才能,而有的上司则是看中你无可救药的忠诚。有的上司懂得疼惜人才,处处为你谋福利;有的上司则是把你当面纸用,用完即丢。无论如何,上司跳槽一定是从他的自身利益出发,而且他并不负责你的后半辈子,所以,一定要理性看待这件事。
  跳槽者的发展好坏各占一半,例如,有些人在产业界水土不服,但到了顾问业就如鱼得水,也有人因所跟非人后悔该不该跟着直属上司跳槽去?不已。我们先来看跟着直属上司跳槽通常失败的原因的先后顺序为何:
  受到直属上司的情绪感染,其实自身的跳槽意愿并不强烈,以致到了新单位工作动机薄弱。
  对跳槽后公司的企业文化适应不良。
  无辜卷入新公司派系斗争漩涡中。
  空降当主管,却无法得到新同事支持。
  过度美化新职务,导致事实与想象差距过大。
提携恩情真的大于天吗?
  被挖角者经常会陷入一时的兴奋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耀祖今年35岁,去年公司正值一波人事结构调整,他跟了好几年的直属上司正好被另一家公司挖角出任业务总监一职,职位和薪水福利都更上一层楼。耀祖当时正值工作遇到瓶颈,对于公司人事调整后的前景感到不安,而他的上司又表示跳槽后,将让耀祖独立带领一个全新的团队,对这一个全新的开始他感到兴奋不已,即便是他的兴趣并不是在业务上。
  幸好当耀祖跟直属上司同时递出辞呈时,公司新任总经理分别询谈了他们两人,并让耀祖了解自己的直属上司是因为升职不成才愤而跳槽。总经理劝耀祖好好思考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衡量一下公司的全球资源能否提供他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东西,而后再做决定。经过冷静思考后,耀祖决定留在原公司服务。
  再举在科技公司上班的品宣来说,每天下午3点就会放下手边的工作,到公司餐厅,倒杯咖啡品尝免费的糕点,找个阳光洒进的靠窗座位,享受她的下午茶时间!下班后品宣也会先到公司附设的VIP级健身房跑步,舒缓压力后再回家。品宣正是两年前跟着上司一同跳到现在的公司,她说很庆幸当年选择跳槽,她强调当年可不是单纯为了人情才跟着上司跳槽,而是在人情之外,还反复确认了以下四“盲”:1.是否盲目跟潮,任意转换跑道;2.是否盲目听信,不加分析;3.是否盲目跳槽,情绪用事;4.是否茫然不知,急于求成。
  试探上司离职的原因
  转职最忌人云亦云,过度被上司美化的跳槽,结果可能带给你的是一场灾难,在你下决定之前,务必跟上司感性、有方向的沟通。
  分析一般人换工作的原因,不外乎:
  企业经营不善,非自愿性离职。
  在公司中没有发展性,待遇不合理。
  工作与兴趣不合。
  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差,例如和老板、主管、同事人事不合。
  新单位有更好、更诱惑人的待遇条件。
  一旦你被上司要求一同跳槽时,你必须捺住兴奋的心情,以感性的口吻了解上司跳槽的真正原因,或直接问及对原公司的想法,借此了解上司到底是抱着理想跳槽,或是负气跳槽的。若是因第4项的人事问题而跳槽的,那么跟着一同跳槽的人马,将难免在业界留下负气出走的名声。若是第5项,则容易有背叛之嫌。
再问自己的跟随意愿
  喜爱现在从事的工作吗?(职场上有所谓的三七定律:假设你对三成的工作内容感到枯燥,但七成是满意的,那么你还算满意目前的工作。)
  在目前的公司里,前程看好或前途堪虑?认为自己有被提升的可能吗,或者已经到顶点了?
  10年后的工作目标是什么?优势在哪里?准备在工作中如何利用和发挥它们?
  将付出什么样的时间承诺?跟着上司跳槽,和上司的命运也被绑在一起,荣辱与共。上司基于绩效表现,势必给予更大的压力,超时工作,甚至24小时都随时待命,愿意接受吗?
  自己正处于生命中哪一个阶段?职场人随着结婚成家生子等阶段,生命中除了工作外,还有其他事情更值得我们追求,必须明白有些东西是必须放弃的,否则生活将失衡。
  上司是否是一位在工作能力、处世方法、道德人格、人生态度上值得追随的对象?名利财富是一时的,我们绝不能只看重工作成就,许多企业人士之所以被社会尊崇,更多的是在于他们的人生态度。一位正直、亦师亦友的上司才是职场人的一盏明灯。
  大规模跳槽,搞清你的定位在哪里?
  切记!要观察你的上司是否搞小团体搞派系而离开。如果是上司带着一两人跳槽还好,若像曾发生过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或科技业带着百人跳槽,那可就引起业内大地震了,因为其东家损失的可就大了。假设你正是大规模跳槽的一员,那么要想清楚你对团队的贡献度有多高?在团体里的分量越重,你的跳槽才越能彰显价值。跟着上司跳槽容易被新同事贴上派系的标签,所以尽量跟每个同事都保持等距关系,以免被当成人事斗争的标靶。
  由一个人的离职过程,可以评断出其工作态度及品德,也是新公司评鉴此人的重要依据。有些职场人捺不住性子,在跟上司跳槽辞呈都还未批准之前,就自行泄漏消息,如此,将使一些客户产生不安,妨碍公司正常的营运。
  跟着上司带着祝福跳槽基本上,直属上司带着下属一同跳槽时,都同时带走了原公司的人脉、业务和资源。不论你下任何决定,“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句话提醒我们不管你是留或走,都不应意味着对过去公司的否定,职场人一定要处理好新旧职场里的各种关系。
  若真拿不定主意一边是直属上司的人情压力,一边是原公司的大好前程,你到底该走不走?你最好直接且立即面对这个问题,主动告知原东家你可能被挖角一事,但你还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不该接受。此时你的态度必须是诚恳低调,并且表示不知道公司对你的未来是否有任何计划与想法,这种情况下,你很可能会得到衷心的挽留及拔擢。一定要将自己未来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凤还巢,容易吗如果跳槽后又想回头的话,有无可能呢?假设你是位炙手可热的关键技术人才,那么老东家自然很欢迎凤还巢,尤其基于人才成本考虑,有些企业很愿意让离职员工再度回锅。
  以自己的愿景决定去留
  对于个人来说,若只因高薪或是江湖义气而选择一份工作,这种思考逻辑未免太短视近利。面对挖角,考虑的应该不只是薪水,也应留意未来的行业景气,以及是否能够符合自己成长方向的工作,才是值得跳槽的工作。一个人的思考是有限的,考虑跳槽或转职时,不妨多听听旁人的意见,降低跳槽失败的风险,例如,我们可以咨询与自己工作相关,但职业、思考层面不完全类似的好友,有社会经验的忘年之交,家人与伴侣的意见也必须考虑。更重要的一点是,面对跟上司一同跳槽的情形,绝对不要和同事或有利害关系的人讨论,避免流言四起,平白丢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