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不妨从“简单”始
来源:大学生创业网
长春某高校的大四学生卜睿创业做豆腐。当代女大学生版“豆腐西施”一出现,各方质疑声、叫好声纷至沓来,尚未正式毕业的卜睿一时成了“公众人物”。(5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创业,是件好事,本应该充分肯定,但有一些人并不以为然。特别是对大学生创业养猪、养兔、卖肉、卖豆腐之类,更是反对有加。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大材小用,“既然接受了高等教育,就应该遵循投入产出的原则,输出知识型、智力型生产力。”,否则就是浪费人才;二是既曰创业,就要高起点。
这两种说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整,也不客观。遵循投入产出的原则,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是很理想的境界。但在现今就业形势严峻和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下,往往是很难实现的。你即使有知识、有智力,但招聘单位不需要,专业对口行业又找不到,无奈之下只好改行创业。有人说得好:“找不到工作,卖豆腐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其实,养猪也好,卖豆腐也罢,只要能真正发挥人才的效用,就不能说是“大材小用”。一个人如果才高八斗,却不思创业,“大事干不来,小事又不做”,这才是真正的浪费人才。
从理论上讲,创业应该高起点。但创办事业谈何容易!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登不了天,这是基本常识,更何况创业需要资金和才力。与其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倒不如脚踏实地,从“低起点”开始,从基础做起,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和积累经验,为将来创“大业”做好准备。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致赖少麒》)事实上,大凡成功的创业者一般都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过程。养猪卖肉、磨浆卖豆腐,确实很累、很苦,但却能磨砺人的意志,锻炼人的才干,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这有什么不好?
大学生中不乏人才,但不等于个个都是人才。上了大学,掌握了一些知识,不等于高人一等。大学生也是人,在无业可就的情况下,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实属正常。这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并不相悖。有人觉得大学生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问题比较严重”,真不知何“严重”之有?少数大学生“用非所学”搞创业,既然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究竟有多大“问题”?假如有一天人人都不想去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人们的吃穿住等最终岂不成了大问题?
创业需要勇气,更要理智。不要把创业神秘化,更不要理想化。学用结合,对口创业固然很好,但倘一时不能如愿,还是坚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靠船下篙为好,这比无所事事,坐在家里吃闲饭好多了,总比那种“唱高调”、“说现成话”来得强。大学生创业需要公众支持,更要自己执著努力。但愿“做豆腐”之类的创业越来越多!
李嘉诚的创业生涯感悟
01、我17岁就开始做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
02、我们的社会中没有大学文凭、白手起家而终成大业的人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企业家群体更是引人注目。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为社会作贡献,社会也回报他们以崇高荣誉和巨额财富。
03、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04、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一向以来,做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问我自己,如5分钟后宣布有台风,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05、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觉敏锐才能将商业情报作用发挥到极致,那种感觉迟钝、闭门自锁的公司老板常常会无所作为。
06、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至因为不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07、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08、扩张中不忘谨慎,谨慎中不忘扩张。我求的是在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面对风浪一定要捱得住。
09、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杀鸡取卵的方式是短视的行为。
10、不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既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在商场立脚,超越置地?
11、对人诚恳,做事负责,多结善缘,自然多得人的帮助。淡泊明志,随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许多失意之苦。
12、在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自己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勤奋、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个信誉。
13、做生意一定要同打球一样,若第一杆打得不好的话,在打第二杆时,心更要保持镇定及有计划,这并不是表示这个会输。就好比是做生意一样,有高有低,身处逆境时,你先要镇定考虑如何应付。
14、我表面谦虚,其实很骄傲,别人天天保持现状,而自己老想着一直爬上去,所以当我做生意时,就警惕自己,若我继续有这个骄傲的心,迟早有一天是会碰壁的。
15、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可有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
16、任何一种行业,如有一窝蜂的趋势,过度发展,就会造成摧残。
17、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把握升浪起点。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18、人才缺乏,要建国图强,亦徒成虚愿。反之,资源匮乏的国家,若人才鼎盛,善于开源节流,则自可克服各种困难,而使国势蒸蒸日上。从历史上看,资源贫乏之国不一定衰弱,可为明证。
19、假如今日,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就是我的哲学。
20、你们不要老提我,我算什么超人,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我身边有300员虎将,其中100人是外国人,200人是年富力强的香港人。
21、长江取名基于长江不择细流的道理,因为你要有这样豁达的胸襟,然后你才可以容纳细流,没有小的支流,又怎能成长江?
22、在我心目中,不理你是什么样的肤色,不理你是什么样的国籍,只要你对公司有贡献,忠诚、肯做事、有归属感,即有长期的打算,我就会帮他慢慢地经过一个时期而成为核心分子,这是我公司一向的政策。
23、一个总司令,是一个集团军的统帅,拿起机关枪总不会胜过机关枪手,走到炮兵队操作大炮也不如炮兵。但作为集团军的总司令不要管这些,只要懂得运用战略便可以,所以整个组织十分重要。
24、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对人好,人家对你好是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核心人物。
25、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的长处,部分的短处,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为原则。
26、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大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员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就凭他们对整个家庭的巨大贡献,他们也实在应该取其所得,只有反过来说,是员工养活了整个公司,公司应该多谢他们才对。
27、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在哪里都有。你千万别伤害别人的尊严,尊严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的伤害。
28、在我的企业内,人员的流失及跳槽率很低,并且从没出现过工潮。最主要的是员工有归属感,万众一心。
29、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30、我老是在说一句话,亲人并不一定就是亲信。一个人你要跟他相处,日子久了,你觉得他的思路跟你一样是正面的,那你就应该可以信任他;你交给他的每一项重要工作,他都会做,这个人就可以做你的亲信。
31、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32、有金钱之外的思想,保留一点自己值得自傲的地方,人生活得更加有意义。
33、以往我是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的道理,现在有时会与他们谈生意……但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
34、坏人固然要防备,但坏人毕竟是少数,人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为了防备极少数坏人连朋友也拒之门外。更重要的是,为了防备坏人的猜疑,算计别人,必然会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既没有了朋友,也失去了事业上的合作者,最终只能落个失败的下场。
35、那些私下忠告我们,指出我们错误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36、商业合作必须有三大前提:一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须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双方必须有共享共荣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动。是我的钱,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一千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我赚的钱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白赚来的钱。
38、我觉得,顾及对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对方得利,最终还是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占小便宜的不会有朋友,这是我小的时候我母亲就告诉给我的道理,经商也是这样。
39、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40、如果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出承诺,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
41、我生平最高兴的,就是我答应帮助人家去做的事,自己不仅是完成了,而且比他们要求的做得更好,当完成这些信诺时,那种兴奋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42、世情才是学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大家信服并喜欢不容易。
43、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样对你们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44、讲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是我引以为荣的事。
45、我个人对生活一无所求,吃住都十分简单,上天给我的恩赐,我并没多要财产的奢求。如果此生能做多点对人类、民族、国家长治久安有益的事,我是乐此不疲的。
46、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才能避免成为别人进攻的靶子。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
47、如果单以金钱来算,我在香港第六、七名还排不上,我这样说是有事实根据的。但我认为,富有的人要看他是怎么做。照我现在的做法我为自己内心感到富足,这是肯定的。
48、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财力,也不是表面上让人听你的。
49、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50、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这样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
51、要成为一位成功的领导者,不单要努力,更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有忍耐力,提出自己意见前,更要考虑别人的意见,最重要的是创出新颖的意念……作为一个领袖,第一最重要的是责已以严,待人以宽;第二,要令他人肯为自己办事,并有归属感。机构大必须依靠组织,在二三十人的企业,领袖走在最前端便最成功。当规模扩大至几百人,领袖还是要去参与工作,但不一定是走在前面的第一人。要大便要靠组织,否则,便迟早会撞板,这样的例子很多,百多年的银行也一朝崩溃。
52、未攻之前一定先要守,每一个政策的实施之前都必须做到这一点。当我着手进攻的时候,我要确信,有超过百分之一百的能力。换句话说,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才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53、与其到头来收拾残局,甚至做成蚀本生意,倒不如当时理智克制一些。
54、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
55、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创新,加强能力,居安思危,无论你发展得多好,时刻都要做好准备。
56、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忍不拔,虽然历史上有过受辱挨打的过去,但是现在走正确的道路必然会有着光明的未来。无论哪个民族和人民,都是爱自己国家……
57、力争上游,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机会。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有一番雄心壮志,立下远大的目标,用热忱激发自己干事业的动力。
58、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59、知识不仅是指课本的内容,还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才有竞争力,知识是新时代的资本,五六十年代人靠勤劳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抢知识,要以知识取胜。
60、人们赞誉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之后,才领会一些经营的要诀的。
61、今天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你付出多一点,便可赢得多一点。好像奥运会一样,如果跑短赛,虽然是跑第一的那个赢了,但比第二、第三的只胜出少许,只要快一点,便是赢。
62、当你作出决定后,便要一心一意地朝着目标走,常常记着名誉是你的最大资产,今天便要建立起来。
63、在事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许多。
64、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的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以这些,是我花10亿100亿也买不到的。
65、我认为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极大的关系。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66、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学习,把握时机。
67、在看苏东坡的故事后,就知道什么叫无故受伤害。苏东坡没有野心,但就是给人陷害,他弟弟说得对:我哥哥错在出名,错在高调。这个真是很无奈的过失。
68、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我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我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
69、我这棵小树是从沙石风雨中长出来的,你们可以去山上试试,由沙石长出来的小树,要拔去是多么的费力啊!但从石缝里长出来的小树,则更富有生命力。
70、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国藩所说的,必须有智、有识,当你懂得一门技艺,并引以为荣,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到深如海的境界,我只知道别人走快我们几十年,我们现在才起步追,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71、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
72、从前经商,只要有些计谋,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现在的企业家,还必须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资产,对于国内外的地理、风俗、人情、市场调查、会计统计等都非常熟悉不可。
73、一个人凭己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当然是最好,但是时间就浪费得多了,如果能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那才是最好的。
74、下一个世纪的企业家将和我完全不同,因新世纪企业家的成功取决于科技和知识,而不是钱。
75、作为父母,让孩子在十五六岁就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只身到外面去求学深造,当然是有些于心不忍,但是为了他们的将来,就是再不忍心也要忍心。
76、如果在竞争中,你输了,那么你输在时间;反之,你赢了,也赢在时间。
77、世界上并非每一件事情,都是金钱可以解决的,但是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金钱才能解决。
78、我的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我赚钱不是只为了自己。为了公司,为了股东,也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残疾及贫困的人。
79、万一真的失败了,也不必怨恨,慢慢图谋东山再起的机会,只要一息尚存,仍有作最后决战的本钱。
80、一个人除了赚钱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之外,就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一点,如果只顾赚钱,并赔上自己的健康,那是很不值得的。
81、做事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你对你的事业有兴趣,你的工作一定会做得好。
82、尽量挤出时间使自己得到良好的休息。只有得到良好的休息,才会有充沛、旺盛的精力去面对突如其来发生的各种事情。
83、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怎么讲究。一套西装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十双有五双是旧的。皮鞋坏了,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可以穿。我手上戴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
84、我觉得一家幸福是最紧要,生意起跌是小事。生意今日起,明日跌,一家人开心最紧要。
85、商业的存在除了创造繁荣和就业,最大作用是服务人类的需要。企业是为股东谋取利润的,但应该坚持固定文化,这里经营的其中一项成就,是企业长远发展最好的途径。
86、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也为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以效率为核心,重建企业形象。
87、我们长江要生存,就得要竞争;要竞争,就必须有好的质量。只有保证质量,才能保证信誉,才能保证长江的发展壮大。
88、我对自己有一个约束,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做。有些生意,给多少钱让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都不做。
89、领导全心协力投入热诚,是企业最大的鼓动力。与员工互动沟通,对同事尊重,才可建立团队精神。人才难求,对具备创意、胆识及谨慎态度的同事,应给予良好的报酬和显示明确的前途。
90、对一个职工,如果他平时马马虎虎,我会十分生气,一定会批评,但他有时做错事,你应该给他机会去改正。
91、大部分的人都有部分长处部分短处,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计,蚂蚁一小勺便足够。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为原则;又像一部机器,假如主要的机件需要用五匹马力去发动,虽然半匹马力与五匹马力相比是小得多,但也能发挥其一部分作用。
92、中国古人讲: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指合乎实际情况,合乎道理。变是一定要变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千变万化的。
93、要给员工好的待遇及前途,让他们有受重视的感觉。当然,还要有良好的监督和制衡制度,不然山高皇帝远,一个好人也会变坏。
94、虽然老板受到的压力较大,但是做老板所赚的钱,已经多过员工很多,所以我事事总不忘提醒自己,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
95、我认为要像西方那样,有制度且比较进取,用两种方式来做,而不是全盘西化或是全盘儒家。儒家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短处,儒家在进取方面是很不够的。
96、一间小的家庭式公司要一手一脚去做,但当公司发展大了,便要让员工有归属感,令他们感到安心,这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之道,简单来说是知人善任,但在原则上一定要令他们有归属感,要他们喜欢你。
97、只有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会那么骄傲,不会认为自己样样出众,承认其他人的长处,得到他人的帮助,这便是古人所说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98、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
知名管理者语录
1、“好的公司要么善于增长,要么精于效率,要么取胜于资本市场。而伟大的公司则在于这三者都成功。” ——惠普公司总裁兼CEO马克?赫德深谙成功之道。
2、“企业应该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因为"放弃"减少了对它的很多压力和拖累,使它更有力量,寻找更好的机会来发展。” ——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段永基简短地阐述了企业发展中的取舍问题。
3、“你的脸皮一定要厚,而要成为成功的领导人,你必须学会接受别人的拒绝。” ——在花旗CFO科劳切克看来,管理者必须习惯那种让自己不舒服的感觉,因为领导可能就是一桩非常让人不舒服的事。
4、“创业的目的包括两个,一是获得财富,另外是能影响员工,拥有自己的事业。首先我已经有了足够的财富,其次我认为影响一个企业的范围已经太小了,我想影响更多更广的企业。这也是我一直做职业经理人的原因。” ——如何成为最具价值的职业经理人。盛大总裁唐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读或曾经的EMBA、MBA学员作了一车引导。
5、“国际化是没有选择的,WTO让世界市场完全放开,不走出去企业优势就会逐渐丧失。” ——百度CEO李彦宏首次对百度国际化问题充满信心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6、“直销模式曾经是一个革命。但是,它不是一个宗教。我们将继续改善我们的商业模式,超越直销模式。” ——戴尔CEO迈克尔?戴尔对未来戴尔的商业模式表示了自己地决心。
7、“不管你是否相信,在太多的公司,营销总是被忽略的,它处在公司的边缘地带,CMO的办公室总是距离CEO最远。”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是整个公司的引擎,是它驱动着所有业务的增长,而不光是一个花钱的机器和花样的摆设功能而已。
8、“大中电器违背了行业道德,拿了人家的1.5亿,还在那里哭成泪人,伪装成弱势群体。” ——国美电器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光裕非常不留情面地指责竞争对手
9、“在市场业绩好转时,我们应摆正自己所处位置;在处境不佳时,认清企业当前实际状态将有助于摆脱困境。” ——雅虎联合创始人兼CEO杨致远认为过去数年中,雅虎的市场策略已经过多次调整,目前更需要针对市场变化作出调整。
10、“不能让网盛在我眼皮下蹦达!干掉他!” ——就在网盛出手将中国服装网揽入怀中之时,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云似乎是按捺不住了。
11、“敌人是我的磨刀石,只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之前奇虎输了与雅虎、CNNIC的官司,但奇虎董事长周鸿祎从不低头。
12、“我向毛主席发誓,向天发誓,搜狐绝对没有作弊,我干吗要作弊,我骗谁?董事会,我自己?” ——当搜狐流量在Alexa排名出现了异常变化时,搜狐掌门人张朝阳真的愤怒了。
13、“为巨人上市,纽交所特别挂了一面中国的国旗。在赛场上升国旗,运动员是最开心的,因为说明他完成了任务。我看到国旗觉得压力很大,因为要保持增长为祖国争光,就必须少睡觉,牺牲休假,要玩命干。” ——巨人网络CEO史玉柱认为巨人成立到现在快三年的时间了,一直呈上升的势头,之后还会继续保持快速地增长,我感觉挑战最大的还是如何保持高速增长。我和我们研发的几个骨干都到了上市现场,觉得股价每升一点,自己的压力就大了一些。
14、“下一步我将稀释自己的股权,争取在未来5年内打造1000个千万富翁。股权分给管理团队后,虽然我个人的持股比例会降低,但是可以聚拢人气,加快公司发展速度,公司发展得大了,虽然我股权变少了,但是从绝对值看,我个人财富的增加速度仍然是很大的。” ——作为苏宁电器董事长的张近东在不断演绎着中国股市的创富神话。除了分配股权给公司总部数名高管之外,张近东还用此招来稳定苏宁各地分公司的管理团队。
15、“你问我会不会万念俱灰,生不如死?我的回答是:肯定不会!相反,当我们有机会再见面时,一定是看到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的老板。” ——黄宏生2006年10月于狱中。2006年7月13日,创维数码前主席黄宏生被香港区域法院裁定串谋盗窃及串谋诈骗等四项罪名成立,被判入狱6年
16、“行业网站是趴在窗户上的苍蝇,有光明没前途!” ——慧聪网董事长郭凡生认为,互联网的核心是通过技术在一个非常畅通虚拟的空间里去寻找,这一点行业网站确实没有找到。
17、“没有买房的人都亏了。我们希望政府不断地宏观调控,因为调控一次房价就涨一次,开发商就乐得合不上嘴了。” ——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如此来评价国内的房价宏观调控政策。
18、“当国企改制有可能的时候,我立刻就会下手,不是要选垃圾,而是选那些老虎,但不要病虎,这才能够放虎归山。” ——在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看来,国企跟民企的机会不同,国企的机会可能就在现在,以后可能就不会再有。
19、“我不是狂人,狂人是媒体送给我的称号,因为我做了一些很多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骨子里流淌着爱国的血,希望为实业强国做出贡献。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爱国企业家。” ——国虹通讯数码公司董事长万明坚要把他的形象“扳”过来。
20、“相比团队管理,我考虑最多的还是每一项业务的行业地位,如果做不到市场第一就不要做。” ——光线华友CEO王长田认为最大的挑战是稳固住行业地位做到最强。
求职故事:“冒失”的面试者
招聘的职位是运营经理,73年的他,看起来要年轻许多。几位领导面试下来,对其专业知识及技能都表示了肯定。
几方领导面试结束后(正好一位领导即总经理有事出门了),我跟他说,我们几位领导还要就面试情况做最终的评审,我会在三天之内将面试结果回复您。他很不高兴的说,我在公司呆了这么久,能否今天把面试情况告诉我,说有其它单位之类。我说几位面试的领导对其能力表示了肯定,按照公司的招聘制度及流程,我们有一个评审时间,加之,运营经理岗位不是一般的事务类岗位,除了专业技能外,领导还需要综合考虑其它因素,才能做出最终决定,希望他理解。
晚上回到家,看到手机显示一个未接电话,没在意,八点钟我接到了他的电话,意思是对下午临走前的冒失表示抱歉。第二天,他到公司找了领导,说了一番,当时领导都没明白怎么回事。……面对这个细节,我想了很久,此行为似乎印证了领导之前的判断。
小结:
1、他的工作经历集中在外资企业,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专业技能没问题。适应了外资企业的管理模式,能否适应民营企业?能否融入公司?稳定性需要考察。
2、三天的评审时间是需要的,一方面是主考官的冷静,反观这次面试;二是几方主考官的沟通,尤其是面试结果有异议时,需要做一个权衡,因为没有完美的应聘者;最后,对候选人需要进行综合比较,择“优”录用(优,指优秀,人岗匹配度高,性价比高等)。
3、作为一个中高级管理人员,结合冰山理论,面试考察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稳定性、求职动机、管理能力、执行风格、情商、价值观等都是不可少的要素。
4、人无完人,如何用人所长?作为运营经理,他存在的一些不足,从整个公司的大环境来说,难以担当正职,但是放在合适的副职岗位上,与正职互补,是不错的选择
企业文化之道 福利最重要
大家都知道企业文化的建设很重要,却往往忽视了礼品、福利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个常年没有福利品的企业,员工工资级别差距很大,而且都有一定神秘感,在员工的眼里就只有硬性数目的工资,个人价值,个人在企业里的地位和领导的赏识程度都直接跟工资数目打上一一对应关系,一旦工资降了,员工的全部工作激情,凝聚力,团队合作,个人情绪全部都降到冰点,工资升了,员工眼中就盯着一个更高的目标,所有的一切都用钱来衡量,员工的关系更多的是竞争,冰冷的竞争,更严重的是,领导与下属之间的阶级矛盾苦大仇深。
而一旦有些福利品,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礼轻情义重”,因为礼品的价值往往是不透明的,这就让员工很难准确地用金钱计算自身的价值。于是,简单的用工与被用工之间往往多了一层情,很多企业口号里总有“用情留人”却往往只浮于口号,忽略了员工节日福利的重要性。
另外,节日福利品往往还是一剂破除阶级界限的良方,很多企业都提领导与下属打成一片,同甘共苦,试问,如何打成一片?工资差别,地位差别,办公室差别,连吃饭也有个差别,关系差别就更不用说了:工作关系是领导与服从关系,就是来个民主讨论,可到了最后不还是领导来个肯定与否定的决策吗,所以打成一片最多是一句口号或者是个愿望,根本就无法落地成现实的东西。但如果发放福利品,领导和下属的福利品就完全一样了(除非企业要坚决把这种阶级差别执行到底,领导和普通职员的福利品也有所区分)这一天,大家在节日的祥和欢乐气氛中享受平等的待遇,在说说笑笑中拉近了领导和普通职员的距离。
荣誉感和凝聚力。每个员工都不可避免的有三个圈,同事一个圈,朋友一个圈,亲戚家人一个圈,平日里生活上,跟亲戚朋友谈起来,“我们公司又发福利品了”,哇,你们公司真好,真有钱,效益不错,领导有魄力,你们公司在行业里是第一位吧?羡慕之情洋溢于表,而你的同事则在一面极力抑制着兴奋,努力谦虚、保持低调再低调的表情下高兴地接受着亲朋好友对他公司和他本人的恭维,在保障了企业宣传的同时。也增加了他的自豪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虽然,可能这些福利品加起来也就30元不到,2-3个小时的工资。
福利品好处多多,这里就不能一一赘述,但选福利品最好还是有个讲究,一个好的福利品不但能做到锦上添花还能引导一种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文化。
比如:一个身处高端写字楼的企业,节日到了,发了一大堆干货水产,酱油味精,再外加几大箱水果,一看,没牌子,垃圾货,再看味道不正,颜色灰暗,心理一咯噔,搬得几身臭汗,可平时一星期加起来做不到三顿饭,搬回去放在家里烂掉坏掉,同时这些日用品价格再透明不过,搬累了歇在电梯里就开始估算价值了,二三如六,三三赶九,哎呀,这些东西加起来也就百八十块钱,拿回家也只是放一段然后再费点时间清理掉,一没使用价值,二没收藏价值,倒是有锻炼身体的价值,算了算了,“小李,这两箱水果你要不要,放假我要出外一趟,放在家里都坏了”,“不要不要,我自己的还想送人呢。”
这样一送,钱去了,人忙了,管理层死了不少脑细胞,员工死了不少运动细胞外加几个脑细胞,效果呢,没多大感觉。最多也就是:哎,我们企业送了一堆烂东西,我都懒得搬,丢了,亲戚朋友无语,不知道是该说企业太有钱了还是说员工太骄奢了。
与之相反的是,一家规模不大,效益中上的企业,他们的口号是“爱生活、爱工作”提倡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就是主人公精神。端午来了,他们给员工男性每人发了一套勃兰匠记园林工具,一提粽子,女性每人发了一套艾铂赫刀具也外加一提粽子,送出礼物的时候,领导一脸狡猾的笑意加上一句,希望小小的礼物对你有用。
中秋来了,福利有了点简单改变,男性每人一套勃兰匠记家用工具和一箱红枣,女性每人一套艾铂赫锅具和一箱红枣,半年下来,发现变了,售后服务出差数量减少了,小问题小麻烦销售人员倒腾几下现场解决,不需要售后服务委委屈屈听了一通电话然后搭上差旅费赶到现场。一般办事人员牢骚也少了,不再指着这是谁谁的事情,他不弄好我怎么做,我不做这种事之类的,拉磨子,打太极现象明显减少,员工交流多了,兴趣层次接近了,凝聚力强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一句话,动手能力强了,自我解决意识上去了。
什么原因呢?调查发现:勃兰匠记、艾铂赫都是德国名牌,追溯渊源还颇有贵族血统,拥有一套自然大显身份,好东西总要显露下,于是,男性职员买回两盘花也回家侍弄侍弄,修修水管,搞搞冰箱,开始拿在手上还只是为了拿在手上让人看,后来就真就有了些门道,多了些心得。休息天睡懒觉的少了,回家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看报纸不管老婆在厨房卫生间里忙得叮当响的人少了,进门就扑在网海遨游的人也少了,而女性呢,要让刀在手上多摆弄下,菜的花样自然多了,因为花了些心思,味道自然也大有提高,于是,家庭关系也得到改善。培养兴趣,健康生活,协调关系,锻炼能力,一举数得。
员工跳槽不只是为了钱
企业的老总都明白一个道理,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他们往往以高薪、升职、提高福利待遇等物质手段给打工者一个“甜蜜的诱惑”。然而又常常事与愿违,员工炒老板的现象依然以25%的速度连年攀升。这个现象与供大与求的人才市场极不相符,给企业的老总们带来许多的纳闷和不解。
员工的跳槽,有两种动机:一是对所在企业不满意,被迫跳槽;二是受其他单位更好条件的诱惑,主动跳槽。无论是哪一种动机,可以肯定一点,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更趋于现实,现在的员工很少选择终身服务的企业,企业也不再是员工颐养天年的靠山。他们的工作动力不完全取决于物质上的优越或职位的高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和物质境界。
众所周知,一台电脑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硬件部位只是一个载体,需要软件的驱动去激活载体,电脑才能发挥作用。对人而言,薪资、福利等物质待遇只是硬件,它同样需要软件去激活,这个软件就是现代人所说的EV,即工作环境,包括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团队精神,人际关系,老板与员工的沟通意识及个人空间、工作情绪、工作氛围等等。如果企业对员工能做到硬软件都到位,那么跳槽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下面举几个案例加以剖析。
案例一,一朋友被一家公司高薪聘为高管人员。上岗之初,他到门店熟悉情况,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找到了理想的单位。没想到,正式到岗一个月后,他便炒了老板。询问原因,他说公司环境太差,说话要轻声细语,不能过大,打电话更要压低嗓音,生怕打忧别人,气氛紧张。只要走进办公室,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精神压抑感。他说,这种环境,给我再高的收入也不能再呆下去了。
分析:有知识有能力只能是个“人材”,从“人材”到成为“人才”的过程,就是表现才能、释放潜能的过程。“人材”潜能发挥,需要一定环境条件的刺激,员工只有在好心情、高情绪下才能有较大的产出,而这个好心情、高情绪是建立在宽松的环境之上。目前,一些企业无法给员工提供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得不少员工患有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障碍症。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热情,当心情自觉不自觉地被外界环境所困扰时,精神就会时时受到牵累,并直接影响到待人接物、处世治事。
案例二,笔者曾在一大学任教,发现教师的流动性很大,真可谓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究其原因,是老板在招聘中视自己为救世主,把对求职者的聘用视为一种施舍和恩赐。既然是施舍和恩赐,被雇佣者混上几年,度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磨合期后就会走人。老板也感叹不已,我出的工资在本地同行之中是最高的,为什么留不住人
分析:招聘人员的本质意义是寻找合作伙伴。员工利用企业的舞台,企业利用个体的资源,愉快合作,共同奋斗,双方的使用价值才会显示出来。人才凭个人资本的投入获得薪金、福利,是天经地义的,更重要的是,员工的个人价值是在提高了企业的总体价值后才得到提升的,所以并不存在老板的施舍和恩赐。老板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他与员工之间缺少诚信,沟通意识淡化。没有沟通,缺少诚信交流,关系自然恶化,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
案例三,朋友的儿子大学刚毕业,在一家公司谋到助理一职,应当满意了。但是他却不为然地说,我不会呆长久的。理由是,很怕见到老板,不敢与同事交流。他说,老板的一张面孔好象你永远是借他多还他少的样子。见到人不是问:“怎么,又没事做了 ”就是问:“最近你都在干些什么 ”,好象时时在监督你,对你怀有不信任感。同事之间沉默寡言,个个都是高深莫测,无法交流,令人窒息。
分析:企业都想培养忠于自己的人才。但一些做法往往无法让人接受。老板的言行对于员工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企业组织者,就是要让员工的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而不是抑制。当一个人被局限起来,失去应有的空间,其能力和潜力是无法得到发挥的。要想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性很难,然而要打消一个人的积极性却很简单,有时简单到只需一个眼神、一句话。这个案例中的老板,他相信的是自己的权威和金钱,他不相信为他打工的人是真心帮他干事业、求发展。所以他认为,员工只有在自己的监督和压力下才会努力工作。他不懂得这样的道理: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制度下,才会创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尊重一个人,才能得到被尊重。在这个个性被推崇到极致的年代,企业不能单纯靠管理去赢得人心。许多外资企业,特别是一些美资企业,对员工的个人空间放得很大,环境也极宽松,老板一般不会事事俱悉,只看结果不论过程,放开手,完全相信自己的员工。
从上述三个案例的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员工跳槽不仅仅是为了钱,他们需要有尊重、安全、情感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领导人的素质、环境宽松对员工的去留起决定作用。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是以组织的工作任务完成为目标的,员工个体是完成组织任务的工具,而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则强调员工的业绩,在把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取得组织效益的重要来源的同时,也把满足员工的需求保证员工个人发展作为组织的重要目标。许多老板从实践中明白过来,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为了留住人,留好人,应更多地运用个人的魅力,光靠财务因素是不够的。特别对高管层的白领人来说,当物质达到一定标准时,他的追求就会转向,会从物质的追求转为精神的追求。
员工擅自离职是否违约
【案例】荣成市民王某未得到批准便擅自离职,尽管按照去年施行的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王某无须缴纳违约金,但由于王某是在新法实施之前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荣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据此认定,王某仍须支付离职违约金1万余元。
2007年3月,荣成某公司与员工王某协商后,变更劳动合同期限为2005年8月1日至2010年8月1日。 今年6月16日,王某向该公司递交了辞职申请,在还没得到批准的情况下,王某就擅自离开了工作岗位。该公司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劳动合同违约,要求王某承担劳动合同违约金1万余元,并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王某却认为,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自己无须缴纳违约金。双方协商不成,请求劳动仲裁。
【专家解释】2008年1月1日施行的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除两种情况外,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不需支付违约金。这两种情况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专项培训费、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约定服务期的,以及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的人员。但王某以此为依据擅自离职并拒付违约金却是不对的。因为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签订的劳动合同要按原规定执行。王某与该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在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前订立且存续的,因此,王某在未按法定程序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的情况下擅自离职,其行为构成了劳动合同单方违约,王某需要承担劳动合同违约责任。
就业观调查:80后求稳定90后喜欢挑战
“这样的调查结果,有些出乎人意料。”日前,华东某大学的一支社会实践调查团队就80后与90后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就业准备、就业地域选择、行业选择等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5%的80后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去基层工作,逐步锻炼和完善自己;近1/3的90后大学生希望在本科毕业后通过考研等方式继续深造,以提升自己的就业筹码和专业素养。
80后 稳定中谋发展
李新是这次调查团队中的一名80后研究生,通过这次调查统计,她感言:“80后的大学生整体就业观念相对比较保守,也许是受父辈影响,他们更愿意选择相对稳定的工作,但大部分同学都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据调查发现,41%的80后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其中8%的同学还考虑以后自主创业。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80后大学生也有着自己的打算。在他们眼中,其实并不推崇盲目追求立竿见影效果的就业方式,相比较而言,他们更喜欢在职场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前进。
调查显示,多数80后大学生表示愿意去基层先工作一段时间,以积累工作经验和经济基础,为谋求更好的发展先跨出坚实的第一步。80后的大学生范一波最近在该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的节能减排公共服务团队中参加实践。一个月的工作让他成熟了许多,更是体会到了许多书本外的感受,聊起就业观,他自信地说:“其实工作环境和待遇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该真正重视的应当是自己通过工作认识、领悟和成长的过程。”
90后 挑战中赢未来
“作为一支完全由90后成员组成的社会实践队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就业准备方面的主动性,同时也彰显了我们90后不怕吃苦的坚强品质!”这是吴涛在暑期社会实践日记中的一段话。他是一名准90后学生,在今年暑假主动要求去企业生产一线锻炼,高强度的工作并没有让这个大一的小伙子选择放弃,他说:“我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这是吴涛的心声,也是90后学生的真实写照。
调查发现,90后的大学生普遍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觉得这样能使自己的能力有更大空间的提升。调查小分队组长小裴说,自从看了《杜拉拉升职记》后,他们中的很多同学都梦想去外资企业闯闯。而在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调查中,也只有7%的90后学生认为会严重阻碍工作,很难在岗位上呆长久。在他们看来,大学学习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一种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横向发展专业,纵向发展技能是择业时的明智选择。
80、90后 需要积极的就业指导
负责指导本次调查的某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介绍说,从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的大学生,在就业价值观方面,都比较看重个人发展机会,而在就业自我认知方面,他们也都将个人素质看作是大学生就业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针对如今大学生在职场中比较欠缺的抗压、解难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77%的同学都希望能通过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给予一些相关的帮助和引导,比如,生涯规划指导、求职技能培训和就业政策宣讲等。
如今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感到不清楚自己的就业方向,因为缺乏必要的定位,感觉前途比较迷茫。王剑敏认为,高校应当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开设,并适当将实践实习环节前移,使更多的学生能尽早对专业知识和就业信息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此外,她还建议大学生们能在入校后就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及团结协作能力
本刊文章除标明出处外其余来自星星索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