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设置 > 信息工程学院 > 专业建设 >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系计用、计网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为贯彻落实教务处今年开展的“08专业课程计划调整”的要求,努力使我系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师资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计算机专业领域技能紧缺的职业技术人才,我们由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2008年8月12-18日,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社会需求的角度,对本地区人力资源需求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概况
(一)调研时间
2008年8月12---18日开展调研6天。
(二)调研规模与形式
本次调研针对本地的信息产业做第一手市场调研,通过参观及走访两种形式对计算机行业的情况作大致的了解与分析。共动用调研人员2名,李文锋和廖鹏老师。
(三)调研目的:       
1、 对当前IT行业调查分析报告及原始信息反馈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本系专业。
2、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服务面向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或行业企业要求(订单教育),实事求是地调整专业方向或动态优化专业内涵。
3、为初步制定我系计算机专业教学初步改革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初步设想。
(四)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包括
?        本专业设置和调整的社会和行业背景分析。
?        调研地区、相关IT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现状调查及对未来需求的预测依据材料和分析报告(包括人才数量和质量规格的要求)。
?        社会、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的信息反馈。
?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分析的文字表述。
?        有关毕业实习基地和校企合办专业,订单式培养的尝试研究。
三、调研分析
(一)、郴州信息产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1.        近几年我市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市的战略性产业。这次我们走访了八家单位,它们分别是:郴州电信、郴州移动、郴州腾龙电脑有限公司、郴州志成电脑公司、郴州新联大电脑公司、郴州高斯贝尔科技园、郴州洪网、湘南学院计算机系。
2.              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特征
  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我市的情况也基本如此。到2005年,我国需要高级软件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但是,目前软件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实际调查表明,我市实际的人才供应情况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计算机人才培养也应当是金字塔结构,与社会需求的金字塔结构相匹配,才能提高金字塔各个层次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社会需求,降低企业的再培养成本。
  *本科阶段固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打基础阶段,但社会大部分高职专科生的培养目标应当是符合社会要求的实用性人才。
  3. 我市企业在招聘时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
  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计算机人才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本地企业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走访的两家大企业电信与移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时,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分别是:编程能力、操作系统知识和数据库知识;而IT项目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这两家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和IT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IT项目主管表示,会先安排新员工直接进入工作,然后在实践当中根据需要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问题,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养成本。
  4.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优势在减弱
  在过去的一些年里,计算机专业通常是比较热门的专业,是不少考生的首选。同    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基础方面比较扎实,按理说也应当是用人单位的首选。但是不少用人单位反映,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虽然了解的知识很多,但是许多毕业生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等问题。
  两家IT项目主管认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两家人力资源主管则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专业人才最欠缺的五个方面依次为: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我们通过调查结果显示,不少高职计算机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壁垒很低,仅仅从开发的角度来看,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并没有很大的优势。在从事与行业相关的应用工作中,除了需要计算机专业知识,更需要与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这一点上经常占有优势。
  当然,在一些涉及较深的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核心技术的工作岗位上,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受青睐。他们具备像计算机体系结构、编译原理等与计算机核心相关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比较核心的系统开发上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规格,是尽快解决目前计算机人才培养专业特征不明显的一条可能的途径。
  *从长远看,有必要考虑对计算机专业进行适当的分解,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5.用人单位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观点
  在企业访谈过程中,每个IT公司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职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我们总结为“选择应聘者时优先考虑的前五项因素”,首选是“持续学习能力”;其次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是“沟通能力”;第四是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和“团队合作意识”并列第五。学习成绩的支持率不作为重点,可见企业不只是把学习成绩作为应聘者学习能力的参考来考虑的,它们更看重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一个大家都认为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对“管理员工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调研中,前5项依次是:(1)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技术不足、经验不足;(2)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不足;(3)职业道德和纪律性不强;(4)知识体系结构不合理,范围狭窄,内容陈旧;(5)沟通能力较弱。有许多项目主管认为员工责任心不强。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员工跳槽太频繁,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而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表示不太愿意要那些频繁跳槽的求职者。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企业对素质的认识与目前高职院校通行的素质教育在内涵上有较大的差异。
  *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之一。
  *企业要求人才能够学习他人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二) .改善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认为,现在的教学有一种教师“闭门造车”之嫌,教师是根据院系的课程安排和课本上的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讲解,其实,就课程安排本身而言就可能已经与社会需求脱节了。
例如在对所使用的操作平台的调查中,作为多项选择,选择使用Windows和UNIX/Linux的比例明显居高。学生在校期间和实际工作中所使用的操作平台有一些差异,如果能在专业课程中增大UNIX/Linux平台的比例,效果会更好些。
同样在对开发语言与环境方面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目前在校期间和工作中使用的开发语言和环境不太一致,相差最大的是Java和JSP。可见,高职院校关于计算机开发语言的课程设置中也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我们对授课方式的意见与建议:
*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理论基础课程,课程内容要新颖实用,要有规模和内容适合的软件或者硬件课程项目实践。
*采用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环境,多搞些实践活动,有条件时模拟实际项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多留一些课外作业,多开一些讲座,多给学生一些资料,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考评,少灌输而多启发诱导。
*学生可选择的专业方向应该多样化。例如,将来希望致力于计算机理论研究的学生可以选择学习相关方向的深层次理论科目;毕业后想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可以接受相关的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方面的训练,并有机会参加实际的项目,缩短学生适应企业环境的周期。
    (三) 改革考核方式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考核内容和形式作适当调整,形成多样化的考评方法。例如:
 *减少闭卷考试的科目,安排具体实践项目,结合平时组织的小讨论、小论文,做项目、写方案报告,以论文考核为主。
 *更多地通过课程的实验和成果来考核,鼓励在实验中的创新,理论成绩所占比例可以缩小到总成绩的50%以下。
 *布置给每位学生的作业都不一样,不以统一的答案标准作为考核依据。
 *减少必修课比例,鼓励学生选择选修课程。
 总之,考核方式多样化,而不只是为书本知识打分。考核的中心应由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转变为考核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单位认为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培养不足的比例高。有的用人单位还反映,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好的习惯,没有把基础的东西学好,编程基础很不扎实,稍微复杂点的编程就会出问题,而且编程不太规范。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有效的、足量的实践环节,是企业和毕业生的共同反映。一些被访者建议,学校可采用一些有效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
 *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计算机知识竞赛、Linux大赛等社会性活动,让学生在假期能参与一些具体实践。
 *在课程作业中自学,例如自学Linux命令及各种应用语言等。
 *与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的互动。学生应该从在校期间就去专业对口的公司实习,帮助自己定位,认清并发挥自身优势,为今后顺利地进行工作定位做好铺垫。
 *加强沟通协作能力。应当策划并鼓励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实践活动,尽量增加集体提交的作业,培养学生沟通技巧,锻炼相互协作能力。
  *尽早安排实习。应当加大在大一、大二的学时和学分量,把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提前到大一、大二,通过企业实习让学生对计算机行业有一些感性体验,尽可能将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调查中针对高职院校是否应该设置热门的技术认证课程(如Cisco的网络认证、微软的MCSE认证、Oracle的数据库认证、IBM的数据库认证、华为的网络认证等)的问题,多数IT项目主管认为没有必要,觉得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力测试,虽然公司在招聘时会了解员工都参加过哪些相关的技术培训,但这只能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培训基础,企业不会仅仅以证书衡量人,主要还是着重评估员工的实际工作经验及发展潜力。
   四、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改革不仅仅关系到我系对学生的培养,还跟用人单位的利益紧密相关。这三者中任何一方没有做好,都将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利益。加强学生、我系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是达到三赢的关键。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
             
                       2008年8月21日
 

2011

12/27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