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能机构 > 党政管理机构 > 纪检监察室 > 廉政教育

【清风郴职·节气话清廉】 清明篇

发布时间:2024-04-04 来源:纪检监察室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是中华民族探索大自然和社会人文的智慧结晶。

今日推出“清风郴职·节气话清廉”之清明篇,挖掘节气里的廉洁元素,弘扬清风正气,助力清风郴职建设,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有温度和底蕴的廉洁文化,共同唱响二十四节气廉洁之歌。

【清廉有节】

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水充沛,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中国传统节日,它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涵义,“清”和“明”也寄托着老百姓对国家、对社会风气的要求,对“官德清明”下朗朗乾坤的期望,其背后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这一天,人们除了追思缅怀、祭祖扫墓以外,还会进行踏青、蹴鞠、插柳、荡秋千、放风筝等一系列风俗活动。年年祭祀,不忘本源,岁岁踏青,不负春光。

【清风廉语】

春是万物生发,“本立道生”的季节。中国人自古讲究“中正”,养德更是如此。广大教师需行“正道”,务“正事”,树“正气”,在工作生活中把握“中正不失衡”的原则,在心田播下“正气”的良种,廉洁自律,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让廉洁的种子伴随春光播撒在每名教师的心间。

【廉洁从教】

古人云:“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被视为“国之大维”、“仕者之德”和“人生大纲”。它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为人廉洁,要求做人清介自守,这是基础。二是为官廉洁,要求廉洁奉公,这是对为官的基本要求。教师作为肩负社会育人大任的工作者,虽不能算做“仕”,但教师是社会道德的传承者,是人格的复印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当廉洁。廉洁从教是对教师品行和作风方面的道德要求,是教师高尚情操的具体体现,是师德之根本。

【故事话廉】

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上因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着,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嘱咐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正直,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了个罪名,撤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