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学校要闻
  • 学校要闻

    06/24

    2010年 10:54

    【 字体:

    来源:中国教育报 

    访问量:1

    • 打印
    • 纠错

    教育部推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完善课程体系 ●落实课程方案

      ●推进教学改革 ●健全考试评价

      ●提升教师能力 ●加强教材管理

      ●推进农村课改

      本报讯(记者 赵小雅)教育部日前出台《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突破难点、深入推进的新阶段。要求各地加强组织管理和统筹规划,健全服务支撑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条件保障,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

      意见明确了当前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七大任务。一是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应给学生留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强化课程教材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经验的紧密联系,更加突出时代性,增强适宜性,提升课程教材的现代化水平,突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周期修订制度。二是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方案,严格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指导学校结合实际制定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规划,开设丰富多彩、高质量的选修课,保障学生有更多选择课程的机会,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个人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课程。在达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逐步提高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设置比例。三是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要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实验,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四是健全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方法和基本程序,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各学科课程。逐步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五是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改进培训模式,大力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加大教师教育院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六是进一步加强教材使用管理,探索建立教材选用评估制度,制订教材更换的管理办法,保证教材使用的相对稳定性,加强对校本课程教学材料开发与使用的指导。七是把农村地区的课程改革作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要加大对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经费投入,提供必要的办学条件保障,保证农村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网上培训、教研、专业咨询等服务。

      意见还要求各地要把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整体规划深化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进程。积极协调各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深化课程改革的政策措施,统筹课程改革、教师培养培训、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相关工作,增强各项工作的协调性。把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教学研究、指导和专业服务作用。鼓励高校和其他专业机构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验项目研究,加大网络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力度,实现优秀教学成果共享,为课程改革提供专业服务支撑。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作为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项目,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并定期开展成果评选、交流,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建立研究的激励机制。加大对课程改革的经费投入,因地制宜地解决好教师编制、新增课程教师配备、职务聘任等问题,及时补充、更新专用教室、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加强通用技术课程所需设施、设备建设,为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条件保障。

      《中国教育报》2010年6月22日第1版